傳播權回歸公民 善用網路推公益

【報導/NPO-EMBA Blog】公民新聞報導團/楊舒婷


「PeoPo提供平台,希望落實底層參與,讓底層發聲,把傳播權交回閱聽人的手上。」公視新聞部經理何國華,娓娓道來2006年底催生PeoPo公民新聞平台的核心宗旨。

6月4日晚間,伴著雨絲涼意,政大NPO-EMBA 2009第二季論壇「公民媒體的實踐」系列第三場,以「公民、公益與公共電視的對話—PeoPo公民新聞『議』起來」為題,與大家分享公共電視如何建置PeoPo(撇步)公民新聞平台,建立參與、分享的機制,推廣公民媒體價值,透過培力,讓更多公民社群展現行動能力。同場擔任與談的開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蔡淑芳,暢談網路民主時代,NPO、NGO該如何善用工具、結合議題,讓非營利的力量可以一加一大於二。##ReadMore##

網路盛行,在台灣超過1500萬人使用網路,傳播媒體型態發生大革命,人人皆可發聲,人人皆可當記者。「如同15世紀古騰堡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將知識下放給人民,21世紀的網路公民媒體也是同樣的事。」何國華說。

不同於傳統媒體,PeoPo公民新聞平台著重在參與、開放與草根性,不作議題設定也無制式編輯政策,不決定議題討論方向,而讓公民走向議題、走向新聞。何國華表示,一般傳統媒體會將自己當作守門人(gatekeeper),擁有決定資訊接收、傳遞的權力,忽略平民百姓的聲音;然而,公民媒體要作的是「牧羊人」(shepherd),提供平台、吸納多方意見。

從以往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去集中化,爾後逐漸聚焦,形塑議題深度的過程,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又是如何抓到運作脈絡?何國華說,其實從2006年底籌畫到2007年4月正式推出,期間沒有任何具體案例可參考,唯有透過想像、不斷的討論與辯論,一步步實踐而來。然而,回溯當時調查報告,台灣媒體的自由度第一名,但信任度卻掛車尾,且觀眾只是媒體販售的商品,在此背景之下,因此有了 PeoPo的誕生。

網路時代是危機,還是轉機?與談人蔡淑芳笑言:「我們生在一個很好的時代。」她表示,現今人人擁有多種媒體工具與傳播形式,如何建立社群網絡、整合資訊與消化的能力,將成為決定性關鍵。

好比巴赫汀說的眾聲喧嘩,每位公民看的角度必然不同,然而公民媒體的精髓,也就在這些聲音能被聽見。「民主不只是投票而已,民主還需要公民來發聲。」何國華強調,公民媒體的出現,不表示將取代傳統媒體,而是尋求合作的利基並相互補缺,讓台灣社會更加成熟,「要負責,也要勇於負責」。

網路科技發展變動快速,大家總是在等一個「做好用的東西」,蔡淑芳鼓勵大家:「別等了,還是要去嘗試,用了才能找出一個最適合的方式。」在培力、參與、實踐的過程,群眾動能將能逐步開發、累積,進而形成更精緻、深具遠見的群眾智慧。「沒有捷徑,我們要一起練習、一起加油。」蔡淑芳笑說。大大的「Make it Happen」秀在投影片上,公視已在台灣種下公民新聞、公民記者的種子,未來,大家也在期待,如何讓這股力量繼續茁壯,讓更多美好的事,在我們的土地上「make it happen」。

〉〉NPO-EMBA論壇:公民媒體的實踐系列
【系列1】新科技打造新公益:苦勞網
【系列2】從營生到公益,從市場到市集:248農學市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