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政大NPO-EMBA Blog】
宜蘭縣蘇澳鎮港邊里的「港邊社區」,位於無尾港下游出海口處,當地居民早期靠著豐富的近海資源以漁業為生,部分務農,為傳統農漁聚落,其中更保留凝聚居民力量與合作精神的「牽罟」捕魚文化。
現今一般所稱的「無尾港」,過去在文獻記載中為「馬賽港」,地處蘭陽平原最南端,為當地漁村居民的生命之水,供其飲用、洗滌、灌溉、運輸、捕魚之用。
然而,此地在歷經社會變遷、工業開發及汙染後,漁業資源逐漸萎縮,連帶影響當地漁業沒落、人口外流及老化。尤其,70年代當地傳統海洋文化「牽罟」的消失,更淡化當地居民與海洋的緊密連結,社區面臨轉型及疏離危機。##ReadMore##
1968年,娜定颱風侵台帶來豐沛雨量,港邊社區因而洪水氾濫。大雨的沖刷改變原有河道走向,主要水系改由新城溪口出海,港內河道水域進而逐年縮減,舊出海口也因淤積改變原有生態環境,形成現在的「無尾港」。每年秋冬,無尾港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總吸引成千上萬千里迢迢從北方前來度冬的雁鴨棲息。雁鴨的群聚,讓無尾港成為台灣重要濕地之一。
80年代,經濟部台灣電力公司曾計畫在此地設置蘇澳火力發電廠,但經過宜蘭縣保育地方人士多年反對,1993年宜蘭縣政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將港邊社區劃為「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以保護區的方式,阻止火力發電廠的進駐。
只是,「無尾港」為獵人們口耳相傳之名,並非當地居民共同記憶中的那個家園。在缺乏在地認同及主管機關管理不力的情況下,居民負面觀感逐漸增加,認為保護區會限制地方土地利用及經濟發展,出現廢除保護區的意見。
不過,1997年成立的「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以「自然生態保育、文化教育推廣」為目標,舉辦文化活動及推動自然永續保育工作,帶領當地居民重新耕耘社區發展,種下由居民自主發起「社區總體營造」的基礎。
對此,成立於1994年的「港邊社區發展協會」,也開始重新思考保護區對在地居民的意義。2000年承接農委會「農村新風貌」、漁業署「富麗漁村計畫」及文建會「營造新故鄉、地方文化館」等資源灌注,以「居民參與,社區保育」為主軸,「生態社區」為長遠目標,推動社區整體發展及更新,重新協調「人、土地、自然」的關係。
「無尾港生態社區」於2002年10月完工,納入原有保護區周邊分屬存仁、大坑罟、港邊及岳明四個社區的六個聚落:功勞埔、大坑罟、港口、嶺腳、岳明新村及澳仔角,打破行政界線,以區域共同體思維逐年提升整體環境品質及居民素養,達到社區永續營造目的。
目前,無尾港生態社區生氣蓬勃,無論是自然資源的導覽解說,或是假日湧入的研習活動人潮,都為無尾港帶來新的活力,朝「生態的、社會的、文化的無尾港」方向一步步前進。
〉〉〉相關連結
宜蘭縣無尾港生態社區
宜蘭縣蘇澳鎮港邊里的「港邊社區」,位於無尾港下游出海口處,當地居民早期靠著豐富的近海資源以漁業為生,部分務農,為傳統農漁聚落,其中更保留凝聚居民力量與合作精神的「牽罟」捕魚文化。
現今一般所稱的「無尾港」,過去在文獻記載中為「馬賽港」,地處蘭陽平原最南端,為當地漁村居民的生命之水,供其飲用、洗滌、灌溉、運輸、捕魚之用。
然而,此地在歷經社會變遷、工業開發及汙染後,漁業資源逐漸萎縮,連帶影響當地漁業沒落、人口外流及老化。尤其,70年代當地傳統海洋文化「牽罟」的消失,更淡化當地居民與海洋的緊密連結,社區面臨轉型及疏離危機。##ReadMore##
1968年,娜定颱風侵台帶來豐沛雨量,港邊社區因而洪水氾濫。大雨的沖刷改變原有河道走向,主要水系改由新城溪口出海,港內河道水域進而逐年縮減,舊出海口也因淤積改變原有生態環境,形成現在的「無尾港」。每年秋冬,無尾港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總吸引成千上萬千里迢迢從北方前來度冬的雁鴨棲息。雁鴨的群聚,讓無尾港成為台灣重要濕地之一。
80年代,經濟部台灣電力公司曾計畫在此地設置蘇澳火力發電廠,但經過宜蘭縣保育地方人士多年反對,1993年宜蘭縣政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將港邊社區劃為「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以保護區的方式,阻止火力發電廠的進駐。
只是,「無尾港」為獵人們口耳相傳之名,並非當地居民共同記憶中的那個家園。在缺乏在地認同及主管機關管理不力的情況下,居民負面觀感逐漸增加,認為保護區會限制地方土地利用及經濟發展,出現廢除保護區的意見。
不過,1997年成立的「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以「自然生態保育、文化教育推廣」為目標,舉辦文化活動及推動自然永續保育工作,帶領當地居民重新耕耘社區發展,種下由居民自主發起「社區總體營造」的基礎。
對此,成立於1994年的「港邊社區發展協會」,也開始重新思考保護區對在地居民的意義。2000年承接農委會「農村新風貌」、漁業署「富麗漁村計畫」及文建會「營造新故鄉、地方文化館」等資源灌注,以「居民參與,社區保育」為主軸,「生態社區」為長遠目標,推動社區整體發展及更新,重新協調「人、土地、自然」的關係。
「無尾港生態社區」於2002年10月完工,納入原有保護區周邊分屬存仁、大坑罟、港邊及岳明四個社區的六個聚落:功勞埔、大坑罟、港口、嶺腳、岳明新村及澳仔角,打破行政界線,以區域共同體思維逐年提升整體環境品質及居民素養,達到社區永續營造目的。
目前,無尾港生態社區生氣蓬勃,無論是自然資源的導覽解說,或是假日湧入的研習活動人潮,都為無尾港帶來新的活力,朝「生態的、社會的、文化的無尾港」方向一步步前進。
〉〉〉相關連結
宜蘭縣無尾港生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