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國家、網路 共織社會福利網

【專欄/溯溪漫談】主筆/藍士博

上個月看到了一則令人沮喪的新聞,「原夢青年計畫」因為受到了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僅有不到十位熱心的民眾慷慨支持這個原先預計募集1000位愛心民眾,以每月600元支持部落青年根留原鄉,彌補部落斷層的計畫。

當企業併購國家:「社會福利」與「回饋社會」

當國家越來越窮,而企業越來越有錢的時候,原本處於社會弱勢的民眾究竟應該向誰找尋幫助?就變成了一個既矛盾也弔詭的情況。在2003年出版的《當企業併購國家》一書中,作者諾瑞娜.赫茲提醒了我們,企業固然可以在擁有盈餘時為這個社會多提供幫助;然而,企業並不像國家一樣地與民眾之間存在著權利/義務的緊密關係,尤其是跨國性企業對第三世界國家的種種社會福利措施,往往讓國家忽視了自己對於社會福利的經營,進而在企業撤資或經濟不景氣時,產生社會福利的「真空狀態」。##ReadMore##

事實上,社會福利工作的主體應該由國家、企業,還是廣大社會中每一個屬於「大眾」的個體來承擔,在臺灣一直並沒有很明確的歸屬。即便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情況下,也就難免時常聽到「漏網之魚」。因此,如何打造一個完整周全的社會福利制度固然是國家必須承擔的責任,但是利用網路科技來幫忙填補任何制度都不可能避免的漏洞,我想,就應該是我與其他部落格作家所嘗試作的努力吧!

商業媒體‧公民媒體‧部落格

網路媒體的發達提供個人對外發聲的便利管道,尤其重要之處在於藉由數位科技的進步,公民媒體的形成不必建立在天文數字的投資上,同時,公民記者可以便利使用數位相機、錄音筆或功能強大的手機來傳播「其他」的真相。換言之,網路媒介的發達不僅幫助我們瞭解、認識世界更多的面貌,更重要的是,藉由公民媒體的出現,我們的眼睛不再只接收到由「商業媒體」挑選過的「事實」。又或者說,商業媒體、公民媒體以及部落格、部落客們一起合作組構出多元、全面的視角──一個真正的、需要被認識的世界。

於是,商業媒體的報導固然可以為社會弱勢者帶來為數龐大的社會救濟;然而,公民媒體更關注的可能是社會弱勢者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部落格、部落客們則是藉由日益便利的網路科技,讓社會上需要幫助的訊息,更快一點地被主流媒體散播,讓社會福利的燈光早一點照射過來。

因此,商業資本對於社會福利的關注在我看來並非只是偽善;我反而更在意的是,作為社會個體的我們究竟可以如何地與公民媒體、商業媒體進行有效的分工,在體制面與個案救助上形成有效的分工體系。它有可能是由部落客們去找尋個案,由商業媒體去散播訊息;也可能是由公民媒體去進行對社福制度的深究與探討,並與商業媒體所代表的「資方」意見進行真正地、公平地對話。

新科技打造新公益

最近經典國片《魯冰花》重拍的消息不斷,然而就在影片重拍的現今,臺灣山地、偏遠地區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並沒有隨時間流逝而改善。長期在新竹縣尖石鄉田埔部落服務的耕莘青年山地學習工作團,對外募集今年聖誕節所需的文具。我們希望古阿明的故事不僅可以再一次打動大家的心,但更重要的是,不應該讓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再一次的上演。所以我們用書寫作為一副放大鏡,注視、觀看這個社會中科技與公益間的複雜關係;同時也期許它可以成為聚合你我、一同關心偏遠地區兒童教育的黏著劑,在這個筆已當不成劍的年代,我們寄望,書寫與網路還能夠一同發揮它們再多一點的功能。

〉〉〉延伸閱讀
[書籍]《當企業併購國家》作者/諾瑞娜.赫茲 譯者/許玉雯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文章]〈當企業併購國家之心得〉陳啟榮 著
[新聞]至善原夢青年計畫受挫 募款一周不到10人響應
[募集] 尖石鄉田埔部落 第一次的聖誕文具募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