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政大NPO-EMBA平台記者賴冠陵】
聽到「樸門」,很多人以為談的是農藝,或是宗教團體;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常務理事江慧儀表示,樸門發源於澳洲,在台灣我們定名為「樸門永續設計」,其理念想法,非簡簡單單、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楚,完整系列課程通常得經過一百個小時訓練。不過,重點不在於大家全盤瞭解樸門,而是能善用能源系統的概念,大家一起從身邊開始做起,相信永續的生活不是夢想。
永續設計 回歸生態自癒系統
1999年樸門永續設計開始在台灣發芽,2008年江慧儀感受到台灣對樸門永續設計的需求,邀請澳洲老師來台,正式引進樸門永續設計的精神,兩周課程後,為延續專業的完整性,學員共同成立樸門永續設計協會。
Permaculture Design樸門永續設計:Permanent + agriculture + culture。樸門的理念源自於傳統智慧,希望人類的食物生產系統得以回到「多年生」,而非現今一年一穫或是短期收成,就像森林可自行培育、自行灌溉,亦可餵養社會。人類文明與文化皆存在農業系統裡,藉由向農業學習,能夠保留傳統文化,「我們可以不用上網、沒有手機,但我們不能不吃東西。」江慧儀表示,農業是人類社會的命脈,無論都市或鄉村,都可以融入食物生產設計,與自然結合。
樸門創始人Bill Mollison歷經1960年代反戰情緒與社會不公,後來成為生態學家,他常常思考社會運動在抗議之外,還能走向何方?解決社會問題不能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師法中醫,將社會看作一個系統;他的學生David Holmgren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和,兩人惺惺相惜,積極推廣,形成一種國際性運動。
資源投入生產,理想狀況應該使效益遞增,然而,現今許多農業生產過度消耗資源,卻只產出單一產品。以一顆蛋的生產過程為例,母雞關在擁擠的籠子裡,以飼料餵養,從生活空間到餵養方式,一顆蛋的背後消耗了無數的能源;但如果將雞飼養在天然的環境中,牠可以為農地除草、吃蟲,排泄物還能成為肥料,自成一個相互支持系統,同樣能夠生產一顆蛋。
從危機變轉機,古巴從能源危機,到透過樸門設計,因此農業轉型、糧食自足,即為一例。1990年代蘇聯瓦解,古巴面臨石油危機,又因美國經濟制裁長達半年,能源進口量降到20%,沒有油、沒有車、沒有電,無法進口食物,人民平均攝取熱量從1980年的2908卡降到1993年的1863卡,古巴人平均瘦了九公斤。因此,政府鼓勵各行各業投入農耕,重新養牛,創立牛學校,改用獸力耕作;古巴不僅農業模式改變,思考模式也隨之改變。古巴不僅度過危難,農藥使用降低21倍,物資生產量較能源危機前提高,糧食自主性提高,國家恢復力亦獲得提升。
無形設計 以務易務連結社會網絡
樸門大家熟知的是農業設計,但其實還有社會性的樸門。多年前,江慧儀發起國際無消費日,在天母公園交換物資與服務,讓每個人發揮功能,就是樸門應用在社區與人的例子。社區支持型農業、友善小農農夫市集,都是支持在地農業機會的另類經濟模式,重新思考社會最大的資本是人,改變勞力技術與社區支持的關係。
江慧儀強調,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也可以設計,在花園新城推動的社區貨幣—花幣,即為一例。花園新城社區範圍固定,住戶彼此認識,已經三、四十年歷史,繳一百元可以得到兩百花幣,沒有對價關係,住戶自行解決定價問題,進行交易,加入會員者要提供三項才華與三個需求,可透過通訊錄上尋找資源,自行安排時間。
社區貨幣讓居民間以物(務)易物(務),產生更緊密的關係。比如:版畫家提供拍攝大頭照服務,江慧儀的丈夫Peter以自家屋頂種植的辣椒醬交換拍照服務;剪頭髮、上捲子、租片、代找房子、娃娃、pizza、電腦繪圖教學、蛋糕等等,居民交換的服務項目琳瑯滿目。
江慧儀認為買賣不是重點,而是透過交換找回社區的價值,「我們可以靠農夫種東西給我們吃,但是好的鄰居需要我們共同建立。」自從參加社區貨幣後,她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日前她膝蓋受傷,社區住戶為她送食物到府;社區貨幣只是媒介,讓本來不認識的人相識,進而幫助彼此,連結社會網絡,創造無形價值。
聽到「樸門」,很多人以為談的是農藝,或是宗教團體;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常務理事江慧儀表示,樸門發源於澳洲,在台灣我們定名為「樸門永續設計」,其理念想法,非簡簡單單、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楚,完整系列課程通常得經過一百個小時訓練。不過,重點不在於大家全盤瞭解樸門,而是能善用能源系統的概念,大家一起從身邊開始做起,相信永續的生活不是夢想。
永續設計 回歸生態自癒系統
1999年樸門永續設計開始在台灣發芽,2008年江慧儀感受到台灣對樸門永續設計的需求,邀請澳洲老師來台,正式引進樸門永續設計的精神,兩周課程後,為延續專業的完整性,學員共同成立樸門永續設計協會。
Permaculture Design樸門永續設計:Permanent + agriculture + culture。樸門的理念源自於傳統智慧,希望人類的食物生產系統得以回到「多年生」,而非現今一年一穫或是短期收成,就像森林可自行培育、自行灌溉,亦可餵養社會。人類文明與文化皆存在農業系統裡,藉由向農業學習,能夠保留傳統文化,「我們可以不用上網、沒有手機,但我們不能不吃東西。」江慧儀表示,農業是人類社會的命脈,無論都市或鄉村,都可以融入食物生產設計,與自然結合。
樸門創始人Bill Mollison歷經1960年代反戰情緒與社會不公,後來成為生態學家,他常常思考社會運動在抗議之外,還能走向何方?解決社會問題不能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師法中醫,將社會看作一個系統;他的學生David Holmgren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和,兩人惺惺相惜,積極推廣,形成一種國際性運動。
資源投入生產,理想狀況應該使效益遞增,然而,現今許多農業生產過度消耗資源,卻只產出單一產品。以一顆蛋的生產過程為例,母雞關在擁擠的籠子裡,以飼料餵養,從生活空間到餵養方式,一顆蛋的背後消耗了無數的能源;但如果將雞飼養在天然的環境中,牠可以為農地除草、吃蟲,排泄物還能成為肥料,自成一個相互支持系統,同樣能夠生產一顆蛋。
從危機變轉機,古巴從能源危機,到透過樸門設計,因此農業轉型、糧食自足,即為一例。1990年代蘇聯瓦解,古巴面臨石油危機,又因美國經濟制裁長達半年,能源進口量降到20%,沒有油、沒有車、沒有電,無法進口食物,人民平均攝取熱量從1980年的2908卡降到1993年的1863卡,古巴人平均瘦了九公斤。因此,政府鼓勵各行各業投入農耕,重新養牛,創立牛學校,改用獸力耕作;古巴不僅農業模式改變,思考模式也隨之改變。古巴不僅度過危難,農藥使用降低21倍,物資生產量較能源危機前提高,糧食自主性提高,國家恢復力亦獲得提升。
無形設計 以務易務連結社會網絡
樸門大家熟知的是農業設計,但其實還有社會性的樸門。多年前,江慧儀發起國際無消費日,在天母公園交換物資與服務,讓每個人發揮功能,就是樸門應用在社區與人的例子。社區支持型農業、友善小農農夫市集,都是支持在地農業機會的另類經濟模式,重新思考社會最大的資本是人,改變勞力技術與社區支持的關係。
江慧儀強調,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也可以設計,在花園新城推動的社區貨幣—花幣,即為一例。花園新城社區範圍固定,住戶彼此認識,已經三、四十年歷史,繳一百元可以得到兩百花幣,沒有對價關係,住戶自行解決定價問題,進行交易,加入會員者要提供三項才華與三個需求,可透過通訊錄上尋找資源,自行安排時間。
社區貨幣讓居民間以物(務)易物(務),產生更緊密的關係。比如:版畫家提供拍攝大頭照服務,江慧儀的丈夫Peter以自家屋頂種植的辣椒醬交換拍照服務;剪頭髮、上捲子、租片、代找房子、娃娃、pizza、電腦繪圖教學、蛋糕等等,居民交換的服務項目琳瑯滿目。
江慧儀認為買賣不是重點,而是透過交換找回社區的價值,「我們可以靠農夫種東西給我們吃,但是好的鄰居需要我們共同建立。」自從參加社區貨幣後,她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日前她膝蓋受傷,社區住戶為她送食物到府;社區貨幣只是媒介,讓本來不認識的人相識,進而幫助彼此,連結社會網絡,創造無形價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