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玩樂愛地球 千里步道與工作假期

【報導/政大NPO-EMBA平台記者林恆安】



車水馬龍的交通、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堆積如山的垃圾……,不禁令我們擔憂人類快速發展,會對環境生態造成無法彌補的永久傷害,於是我們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環保,希望能夠讓環境永續發展。但還有更多有趣好玩的方式,用雙腳與單車慢行台灣;度假也能為台灣生態環境盡一份力。

6月10日政治大學NPO公益論壇邀請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以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周執行長分享千里步道五年來的發展,一條條步道捲動台灣社區的能量,讓大家看見台灣魅力;孫主任則上山下海,帶領志工參與「生態工作假期」,從體驗中認識台灣。

千里步道運動始於2006年,周執行長表示,有感於台灣的快速開發,希望大眾能有機會回歸大自然,感受慢速的生活。「剛開始是起因於黃武雄老師的想法,試圖在台灣串連出一條美麗的路網,讓大眾有機會深入感受周遭環境,用徒步或騎單車等慢速的方式,和自然生態及社區文史對話。」為了將想法付諸實現,遂成立千里步道籌畫中心,並且結合在地民眾、社區大學以及生態、文史、社造等地方性社團等力量,探查並串連一條美麗的環島步道,一條「11號國道」。

周執行長表示,千里步道並不想大興土木。重新修築步道,而是在原有的道路中劃出路權,因此先在地圖上畫出路線後,最重要的是實際探查與試走,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路線。每一次試走皆由在地團體領隊,採取地毯式的社區拜訪,「以北宜花試走為例,在宜蘭社區大學舉辦座談會,也和花蓮七星潭在地自行車出租業者結盟。」透過步道試走可以和當地進行密切對話,並且對生態環境、地方特色、風土民情有更深入的瞭解。

除了規劃串連步道,千里步道運動對於環境和公共議題也不遺餘力,像是舉辦「單車上路爭路權單車遊行」、推動「公路法修正法案」、舉辦智庫沙龍和地方討論會,致力於各種公民行動保護台灣美麗風光。

為了讓大眾對生態保護產生更多興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從國外引進「生態工作假期」的模式。「生態假期」是一種結合休閒和志工服務的形式,利用假期讓大眾參與生態志工工作,同時亦可達到玩樂旅遊的目的。孫秀如說,「我們希望帶給參與者不一樣的假期體驗,透過生態工作假期,度假不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深入體驗當地的生態和文化,用雙手重新建構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

2004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在台東縣利嘉林道舉辦了第一次的生態工作假期,參與的志工合力挖建了一個生態池;之後,每年持續在陽明山、台南七股等地舉行棲地保護和護沙的生態工作假期。

孫秀如特別強調,生態工作參與的人數不求多,因為如果人數過多,反而可能會對棲地造成破壞,因此,參與人數一定要控制在當地可接受的承載量之下,她表示,「生態工作假期絕對不是活動,為了四天三夜的工作假期,我們會花長達一年的時間瞭解在地的生態,最後才能評估參與人數。不希望保護生態的行動最後卻反而造成棲地更多的負擔,除人數上的限定外,規定志工在期間製造的垃圾都要自己帶走,洗澡也要用可自然分解的沐浴乳,細細碎碎的規定都是希望能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串連出一條美麗的綠色生態路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生態工作假期,是希望大眾能真實感受台灣的美好,並且為這片土地付諸更多的行動。其實,要為生態盡一份力並不難,也許下次規劃旅遊時,你也可以踏上千里步道探索台灣風光,或是參與生態工作假期,一邊玩樂一邊愛地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