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司馬庫斯合作共生,點亮黑暗部落

【2010NPO公益論壇紀錄】

拉互依‧倚岕(司馬庫斯部落議會秘書、教育部長)
20101007合作共生:Smangus部落經驗
司馬庫斯部落命名由來有兩說,其一是以祖先之名Makus為名,其二是「高山櫟之地」(Bangus)之意,部落人數接近170位,實際在部落生活的人約120位,每個星期約有300位客人來到這邊。泰雅族傳統非常重要的「分食文化」,表示部落分享的基礎,部落推動「合作共生」模式,以回應祖先並適應當代生活。

部落的發展必須以「教育」為基礎,才能避免族人追求經濟將孩子送往外地讀書,這樣違反了傳統的生態智慧,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自小在部落中成長,在小學畢業前能將母語說的流利。我們相信傳統知識是很好的發展場域,也歡迎各位來到部落,陪伴我們度過挑戰,最後希望野火能一直延燒下去,部落生生不息。

馮朝霖(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20101007台灣在地教育美學--司馬庫斯合作共生點亮黑暗部落
從美學的觀點去思考,教育的「美」,其實就在於「希望」,在學校裡看到一個人、一個希望,美其實是連結到生態文化甚至更多。

1999年,法國思想家莫翰(Edger Morin),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之邀,為推展永續發展的教育,寫了一本書「未來教育的七項複雜課題」,他強調若不想走向滅絕,未來的教育必須學習七件事:偵察過往錯誤與妄想、學習真正相關的知識、教導了解人類的複雜性、全球認同、面對不確定與曖昧、學習互相了解、學習為全人類負責的倫理。這七件事有兩個關鍵—地球公民(earth citizenship)、共生的智慧(symbiosophy)。

閱讀全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