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公益指數(DGI)2020:台灣蟬連第一 但財稅、採購、人才方面仍待改善



Doing Good Index and its associated publications are created by the CENTRE FOR ASIAN PHILANTHROPY AND SOCIET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NCCU), Taiwan, is a collaborating organization in the DGI project.

文/政大NPO-EMBA平台

根據2018、2020 年連續兩屆的亞洲公益指數(Doing Good Index, DGI)調查,台灣公益環境排名第一、為亞洲首段班,領先日韓港中及東南亞、南亞等其他十餘國。DGI2020調查結果指出,台灣在法規效益、給予社會服務機構直接支持,以及在政府、企業與社會部門跨部門合作方面,表現很好;但在財稅激勵、政府採購及吸引人才方面,仍有改善空間。


說明:綠色上升及紅色下降箭頭為與2018調查相較結果

亞洲公益與社會中心(Centre for Asian Philanthropy and Society, CAPS)發布第二次亞洲國家調查結果DGI 2020,本次調查由亞洲18個經濟體共同合作,共有2189社會服務機構(Social Delivery Organization)參與調查、145專家受訪,報告中同時也提供這18個經濟體的專章資訊。亞洲公益指數在台灣調查資料收集的部分,是由政大第三部門中心與CAPS合作,並且協同台灣社會福利總盟、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政大NPO-EMBA平台共同進行。

DGI2020調查報告內容,一方面呈現社會部門的活力,一方面也呈現亞洲國家如何協助或阻礙社會部門的發展。在個別國家的部分,針對台灣則指出,政府可以在哪些方面可有著力的機會,私人或企業捐贈在回應社會需求中,又必須有哪些應有之角色。

調查分析指出,隨著世界努力應對持續的大流行,事實已經很清楚地呈現--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回到過去。面對停滯或萎縮的經濟,亞洲各國政府發現,現在很難跟上其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由企業和私人資金所支持的社會部門,能否提供充滿活力的社會服務,變得更加關鍵。

調查同時也分析指出,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慈善捐贈關心的焦點是對當地社區的反回應。國際支持正在下降,而「亞洲幫亞洲」的慈善事業必須填補此一缺口。如果亞洲人捐出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資金,那麼,每年就可以提供587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這是流向亞洲的淨外國援助的12倍,也是亞太地區為達到2030年前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每年需要提供的額外1.5兆美元的近40%。


CAPS創辦人兼執行長Ruth Shapiro表示,亞洲積聚世上三分之一的財富,但卻仍有三分之二處於貧窮之列。現在有使用這個新創財富的機會,以減輕貧困、保護環境、促進社會的應變能力。DGI2020調查結果更突顯出,在我們克服Covid-19所引發的經濟危機之際,各國政府、私人捐助者和社會部門必須共同合作,並且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努力,才能建設一個更強壯、更繁榮、更公平的亞洲。

政大NPO-EMBA平台計畫主持人、第三部門中心研究員黃秉德表示,台灣是一個持續進步的公民社會,其有著兼顧效率和效益的法律和政策,以維持其人民福祉。這場疫情的大流行已經帶來挑戰、但同時也擴大了非營利組織滿足國家需求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繼續為因應其他挑戰做準備,因為它們會帶來新的需求。

【報告摘要】
DGI2020調查指出亞洲六大趨勢,茲將結果重點摘要如下:
1. 政府參與至關重要。 在亞洲,機構更喜歡與政府協同工作,因此與社會部門有關的公共政策不僅具有直接作用,而且具有放大效果的信號作用。
亞洲區域內各政府都在尋求增加當地的慈善事業和企業社會責任。
超過一半的亞洲經濟體接受外國捐款資金正在下降。而在對外國資金施加限制的六個國家和地區中,許多SDO報告稱捐款收減少了20%或更多。
受訪的亞洲國家SDO中,有45%從國外獲得資金,約佔其預算的25%。
相比之下,台灣SDO中只有16%接受外國捐款,僅佔預算的6%。
在台灣接受調查的SDO中,幾乎所有(95%)都來自個人捐助者的捐款,佔SDO平均預算的43%。
49%的台灣SDO獲得政府補助款,佔其預算約13%。




2. 對社會部門的監管監督正在增加,結果好壞參半
超過一半(56%)亞洲經濟體之政府部門加強對社會部門監管。
台灣83%的受訪SDO認為,對社會部門適用的法律大部分或總是被執行,而亞洲的平均值為55%。
台灣法律是亞洲最易理解的法律之一。在台灣,受訪的社會服務組織中,只有5%受訪組織認為與社會部門相關的法律難以理解,而亞洲的平均值為43%。




3.稅收和財政政策是慈善捐贈的主要誘因,但對稅收和財政政策的困惑,經常使捐贈行為受阻。
四分之一的亞洲受調查社會服務組織不知道慈善捐款可享受稅收減免。
18個經濟體中有14個的國家專家難以準確確定相關的稅收政策。
在亞洲,缺乏以慈善遺贈形式對個人死亡進行慈善捐贈的激勵措施。但是在台灣卻不是,台灣是接受調查的18個提供這些激勵措施的經濟體中僅有的四個。
在合宜收入的條件下,台灣為個人和公司提供100%的減稅率。
在台灣,個人抵稅額的上限為應稅收入的20%,而公司抵稅額的上限為10%。
在台灣90%以上的受調查的社會服務組織認為,個人和企業要申報減稅是容易的。
在台灣,對稅務激勵政策的意識很強,有97%的接受調查的社會服務組織意識到稅務優惠的好處,而在亞洲其他地區,這一比例為57%。




4.政府採購可以成為社會部門成長的重要來源,但是大多數經濟體在該領域表現不佳。
在整個亞洲,有61%的具有政府合約的社會服務組織認為,採購資訊很難取得。
但是,在台灣,有77%的具有採購合約的社會服務組織認為,政府採購資訊很容易取得。
此外,台灣的招標程序是亞洲最透明的程序之一。98%與有政府合約的受訪社會服務組織認為招標過程是透明的。






5.各國政府就政策問題與社會服務組織進行諮詢的情況逐漸增加。
在接受調查的組織中,有四分之三表示參與了政策諮詢,而2018年只有一半。
在台灣,有76%的SDO表示不定期或定期參與決策。
6.企業社會責任(CSR)和公私夥伴關係在亞洲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18個經濟體中有11個表示,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私夥伴關係受到更多關注。
86%受訪亞洲社會服務組織與企業部門有某種程度的合作。
74%的台灣社會服務組織獲得企業贊助、佔預算的16%。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亞洲平均48%接受企業贊助、佔平均預算的15%。
台灣僅有20%的受訪社會服務組織使用群眾募資,而將來有43%打算進行群眾募資。


【關於DGI2020調查研究】
DGI2020研究總計調查2189個社會服務組織、專訪145個來自18個經濟體的專家。這18個亞洲經濟體包括:孟加拉、柬埔寨、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台灣、泰國及越南。其檢視法規面向、稅務激勵、採購過程及社會文化等四大面向。

DGI2020是以民間私人資本滿足社會需求為背景所做的研究。它提供了有關政策和實踐的地圖;這些政策和實踐將激勵捐贈,並促進蓬勃發展和有效率的社會部門。該指數可以幫助慈善家、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社會服務組織(SDO)和有志於此領域的公民,了解哪些方法可以增加本國的慈善捐贈。同時,這項指數研究也重點介紹如何提高責信和透明度,以解決社會部門所面臨的潛在捐助者信任赤字的問題。

CAPS的DGI2020為政府、私人和企業捐助者提供了一條向前行的道路,以建立充滿活力的社會部門,達成更光明的亞洲未來。目前計劃於2022年發布的下一版指數,內容將會揭示在Covid-19大流行之後這些經濟體的表現。

*想要比較一個經濟體和亞洲平均表現、甚至和另一個經濟體在下列四個面向—法規、財稅政策、生態系統及採購有何不同,請上查詢DGI網站
想概觀了解這項研究報告,請看下列精彩短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