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先生 環境小幫手

【專欄/荷馬的冥王星】主筆/冥王星的荷馬

流浪先生掃公廁、居民自發性投入環境維護,是發展社區營造的開始……

在7月12日那天讀到一則《中國時報》的新聞,使我想起法國有一個機構面對遊民問題時的處理方式。這個機構用一種尊重與共存的觀念,讓這些因各種不同苦衷而成為遊民的一群人,除了投入整頓社區環境工作外,還可以讓有些只想做一點點工作的遊民,有一個過簡單生活的機會。如此一來,遊民可以有基本生活,減少社會成本的消耗,而居民也不會因為遊民問題,造成生活或內心的壓力。##ReadMore##

這則新聞內容大致上是這樣:一名流浪漢5年前落腳在台中市中華夜市旁,以街頭為家,當地里長關懷他的處境,經常噓寒問暖,為了報答這份情誼,他主動清掃人行道上的公廁,提供了無數人們方便。而當地居民在自豪他們擁有一座最乾淨的廁所之餘,大夥兒又齊心在附近栽植綠樹、營造小公園。沒想到,這名流浪先生也悄悄扛起了園丁的責任,他一溜煙不見蹤影,又一下子現身勤作工,掃落葉、清廁所,里民們對他的付出,有無限的感謝,也在當地傳為美談。

人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實,遊民選擇過這樣的生活,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因素,他們或許自願、或許被迫,成為流浪一族;在現代社會中,就某種程度而言,他們有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可以選擇放逐自己,也可以選擇當個社會中認真的小螺絲釘,更可以矢志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然而,當社會在看待遊民問題時,總是以收容的觀點來看,認為政府應該要多蓋點收容中心,把人集中管理。收容中心的想法,不能說不對,但是它也許應該再加入其他觀點。人有選擇生活的自由,當然,不能把自己的自由變成別人的不自由,不論是對遊民或居民來說皆是如此。如果居民對遊民的收容,可以如台中市中華夜市居民般的包容,而遊民也能夠自我要求,共同維護市容,社區發展的未來,就在不遠處。

法國有一個地區機構(記不得是那一個機構,印象中是一個宗教機構),他們對待遊民,採取的是一種尊重包容。除了提供定點協助外,他們還提供派報工作,定點協助,讓遊民可以獲得起碼的安身,也解決一部分環境問題;而派報工作,則讓有意願做一點點工作的遊民用本身的勞動力,獲得自己所需的花費。

攤販聚集的夜市,是台灣經濟奇蹟的一部分。而夜市人潮所呈現的現象,也是台灣特有的文化,但夜市區域往往難以兼顧良好互動及乾淨衛生的環境。台中市中華夜市也許是個好的開始,若能持續發展下去,也許夜市環境衛生問題能解決,同時遊民問題也能夠愉快落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