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擬學校與臺灣體驗

【專欄/尋回赤子之心】主筆/郭雄軍

2007年初教育部推動「在地遊學‧發現台灣」100條遊學路線,提供給各級學校師生、家長和社會民眾進行學習之旅;同時評選出全國100所特色學校,補助各校經費活化空間資源,發展在地特色課程。最近,行政院蘇院長和教育部杜部長,在立法院答覆委員質詢時,明確宣示「將台灣農村生活文化,列入國中小學正式教材」。

儘管規劃系列性的遊學路線,發展在地性的特色學校,表達象徵性的宣示承諾。但是,對於教育的具體意義和實務操作,仍需仰賴執行技術的逐步落實,才能產出真實的教育價值。##ReadMore##

目前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型態,不是被書本所宰制,就是被機器所綁架,形成「沒有書本,學習就中止;沒有電子,生活就失序」的明顯現象。尤其,孩子累積都會生活經驗,享受慣了各種科技產品和商業服務,相對窄化了生活情境的學習面向,對於鄉村土地情感,對於野外生活樂趣,對於台灣在地的生活文化,逐漸失去應有的認知和真實的體驗。

當孩子品嚐豐盛的美食佳餚,享受豪華的傢俱裝潢之時,卻對於蔬果花卉的成長、生鮮海產的養殖、甜點乳酪的製作、豬牛牲畜的牧養、森林木業的種植等場景情境或生產過程,恐怕一無所知,其生活文化的了解和經驗,亦付之闕如。

在日本的中小學生,完成課堂上的階段性學業之後,教育當局會安排到特定的體驗學校,進行計畫性的實作學習。在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國家,除了體制內的學校,廣設學習中心、環境中心、探索學校、冒險學校。其目的在提升孩子的內在動機和興趣,發揮潛能學習的動力,強化系統知識的領悟,深化人文與自然的素養,讓知識能力更貼近生活。

反觀國內到處標榜「校外教學」,大多淪為旅遊玩樂或參觀活動,也缺乏教育目標、課程規劃、執行人力、市場對象等配置和規範。其實,體驗教學系統的專業性和複雜性,已經引起學術界和行政部門的重視。台北市教育局設置北投戶外教學中心,私立復興中小學打造萬里鄉戶外體驗學校,算是國內較具規模的體驗教學計畫。

遊學台灣美麗角落,發現在地文化特色。一種「創擬學校」的概念正在醞釀滋長當中,它是「可創造教育價值、可表達台灣生活文化、可操作的模擬學校」。以真實情境,草根課程,進行台灣全體驗的學習之旅。選定代表台灣生活、文化、產業、學習、體驗、地域特色的主題課程和場域平台,例如:農村、溪流、茶園、陶瓷、牧場、森林、工廠、果園、漁村、古蹟、港都、有機生態、客家族群、原民部落……等主軸,規劃一週的島內遊學課程,讓師生或親子從北到南進行台灣體驗之旅,也可推動海外人士、華僑學校、大陸台商學校等返台遊學。

如果能夠運用在地特色打造「創擬學校」,吸引許多人絡繹遊學「台灣生活文化」之時,農村文化是否列入正式教材,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