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理想國 你我一同打造

【報導/NPO-EMBA Blog】記者/黃敏怡政大報導

高齡化社會已然來臨,但我們準備好了嗎?2008年1月5日舉行的NPO-EMBA論壇,以「高齡化社會的福利政策」為題,邀請政大社工所所長呂寶靜教授、社福組織與企業人士,一同探討高齡化社會的未來。

近年來,高齡化社會一直是各國重要的議題,相關政策皆著重於如何擴展老人的角色,讓老人不再是嬴弱的形象,而是活力的表現,政策制訂也以「成功老化」為目標,使老年人除了能夠擁有身體上和功能上的健康外,還能夠具備高認知功能,主動地參與社會。

呂教授以「打造老人理想國:誰的責任?」為引言,針對國內高齡化社會的政策現況,分別就家庭照顧者、老人健康和社會照顧、老年經濟安全保障體系、老人就業相關的政策與措施、高齡者住宅、高齡社會之交通運輸、老人休閒參與等面向做探討。

呂教授表示,老人議題應以研究為基礎,乃至訂定相關政策,並藉由公共部門、非營利部門、產業部門等共同合作推廣,以建立一個健康、安全、活力、尊嚴的老人理想國。她呼籲,老化不單是一個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的議題,即便現在老化尚未成為自己的議題,不久的將來,也將會是自己的議題。因此,疼惜現在的老人,也就是疼惜我們自己的未來。

交流與對話:堅持理念 監督政府

在交流與對話時,與會者提出福利政策勢必面對政府財政窘困的問題,是否有漸進的計畫在進行?呂教授回應,政府政策施行必然有先後順序,往往各界反應比較激烈的部分較受到重視,然而財政分配並非我們的責任,不放棄理念,持續關心、參與、發聲、監督政府制訂相關政策,才是非營利組織應當共同努力的目標。

此外,與會者對「老人商機」興趣濃厚,呂教授回應,從現在可以看到的金融業廣推壽險,抗老營養品的研發,到正在發展的老人公寓、保全業、交通運輸等,都可說是商機。重要的是,對老人家的消費行為是否有充分的了解,相關產業才有發展的契機。

有學生問到,在老年人的心理建設上是否要給予相關的教育?呂教授表示,生死教育、老人研習營、學習營等高齡教育,台灣都有在持續推動中,當中亦不乏讓小孩講述自己的奶奶、爺爺故事的課程設計,破除小孩對老化的刻板印象。

論壇尾聲,有人提出M型社會來臨,對於比較弱勢的老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此問題引起大家熱烈的討論,呂教授表示,照顧弱勢是政府應盡的責任,她期許老年人養老的基本需求部分能由公部門承擔,而在老年人教育、運動休閒,次級需求部分則朝向營利化,鼓勵開放民間經營。總體而言,她希望未來老人養老所在,應當是老人之「家」,而不是老人「安養機構」,如此才能讓年長者有家的歸屬感,亦即在老年的歲月中,仍需要人性的對待,而這些服務精神是需要一起努力加強的。

呂教授簡單的總結說,各類團體都可以就老人領域發揮,例如:發展老人劇團,指導老人寫作記錄生命故事,或訓練中文系、歷史系學生替老年人做口述歷史紀錄等,對學生而言,他們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事物,對老人而言則是另一種療癒過程。我們可以努力的面向還有很多,她期許台灣社會能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變得更溫馨、美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