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利人民發聲的新國會

【專欄/世說心語】主筆/今心

一國之國會運作可謂民主進步的原動力,其運作之良善與否更有賴社會大眾之監督,但是怎麼樣的政治生態,對人民而言,似乎是更重要的。97年1月12日第七屆新國會誕生,在113席位中,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及無黨各獲得81、27、1、3及1席,儼然重回一黨獨大的樣態,可稱為最不利人民發聲的新國會。

因為從近15年國內重大法案在立法院遊說情形分析來看,不難發現,從柯媽媽推動的「汽車強制責任保險法」、婦女新知的「兩性工作平等法」、關懷生命協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殘障聯盟的「殘障福利法」以及董氏基金會的「菸害防制法」等,均為國民黨一黨獨大時期提出的法案,只要遊說方向與執政者政策方向相違背或者是爭議性太大,又有相對利害團體在運作時,不管採用何種行動策略,都很難順利通過;甚至需動用到執政黨最高領導者點頭,督促行政部門和中央黨部政策會介入協調解決才有通過的機會。##ReadMore##

反觀,遊說的法案性質若屬於中性,又有相對在野黨立委強烈支持和運作,如:關懷生命協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殘障聯盟的「殘障福利法」方見其有通過的可能性。

接著,我們看到在朝大野小時期,如兒童福利聯盟的「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民間司改會的「法律扶助法」、媒體改造協會的「黨政軍退出媒體」,其等具有爭議性的法案,不管是社會公益性或者是為某一特定族群之權益,在國民黨和民進黨兩黨對決下,顯得較受到重視,方見通過之可能性。

在朝小野大時期,具有爭議性的法案,如農業金融法、債務清理條例、民法繼承篇及法官法,不管是社會公益性或者是為某一特定族群之權益,執政的民進黨似乎對在野黨的攻勢,顯得毫無招架之能力。

任何法案或政策都有可能是政治角力的競技場,朝野協商機制幾乎取代了原先的三讀程序,選票考量更形嚴重,幾乎是各政黨最在意的問題,各政黨均非常在意其政績是否會影響選票。

易言之,一黨獨大時期,具有爭議性的法案,不管是社會公益性或者是為某一特定族群之權益幾乎沒有通過之可能性;在朝大野小時期,具有爭議性的法案,不管是社會公益性或者是為特定族群之權益,方見通過之可能性;在朝小野大時期,具有爭議性的法案,不管是社會公益性或者是為某一特定族群之權益,執政黨似乎對在野黨的攻勢,顯得毫無招架之能力。

因此,在何種政治生態下,對人民而言,才是一個好的時機?我想大家已經看到,絕對不是一黨獨大時期,反觀朝小野大也不是一個正常的政治環境,最好的可能還是符合兩黨政治精神的政治角力場上,人民的聲音最容易被國會議員所聽見和接受,各種進步議題最容易被政黨吸納為政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