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參與國會監督

【專欄/世說心語】主筆/今心

第七屆立法院開議之後,首當其衝的即是委員會登記問題,儘管藍綠都宣稱要建立資深、專業制度,但筆者所見的是,不分資深、資淺,立委一窩蜂擁向最熱門的經濟、交通及財政等委員會,需要專業立委的司法等委員會則乏人問津,顯示單一選區兩票制已改變立委的問政方向。

單一選區兩票制,原意是希望落實兩黨政治和國會問政專業化的到來,因此,立委選出後,國、民兩黨立院黨團應強勢主導,力求委員會登記應以「資深制」、「專業屬性」為考量基礎,保障資深立委與專業立委安全上壘,而不是放任黨內立委趨於地方利益化,造成許多資深立委或專業立委紛紛不願意留在專業領域發揮所長,幾乎朝向最熱門的經濟、交通及財政等委員會傾斜,使得委員會熱門與冷門的差距拉大,「M型委員會」儼然成形。##ReadMore##

「M型委員會」的到來,可以預見經濟、交通及財政委員會等熱門委員會大爆滿,立委都帶著地方利益、選民需求來開會,立委問政地方化的現象勢必嚴重;反觀司法、衛環等較冷門委員會,可能連會都開不成,或是僅由少數幾個立委就可決定國家政策、重大法案預算的失衡現象。

更嚴重的是,若「M型委員會」未來演變成利益分贓的「肉桶委員會」,人民該如何對新國會有所期待?

因此,筆者認為,未來國會監督應該是全民參與,並且立委考核重點項目應包括以下三大面向:

第一、在行為與態度方面:包括出席率和質詢次數的調查,此資料可詳參立法院公報,再者為質詢態度與作秀次數,此資料可自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報導紀錄收集,目的在檢視立委問政內容是否與委員會開會主題相關,或者只是在為地方性選民案件搬上檯面上而已。

第二、在法案審查實質貢獻方面:著重於對公益性與弱勢團體權益相關法案的立法貢獻度,其做法包括:1.由社會團體認養法案,追蹤收集有關公益性及與弱勢團體權益相關法案,各立委參與貢獻程度,隨時收集立委問政資料與媒體資訊。2.會期結束前針對官員、國會記者發不記名問卷,瞭解官員與記者對立委的評價。如此一來,由專業團體評鑑立委問政較具客觀性。

第三、在選民服務方面:落實遊說法、破除黑箱作業。每會期結束前,透過問卷詢問各部會對於立委執行選民服務案的態度評價。以及發給立委辦公室問卷,詢問某段期間(如2月至5月)選民陳情案有幾件,及評選最官僚與最不官僚的部會,應用此種雙軌制加以解析出立委選民服務的真實性。除此,更應進一步要求立委應定期公佈選民服務案件,以落實遊說法的精神所在。

國會新氣象到底為何?正考驗著國、民兩黨是否真的願意秉於良心問政,但往往願意的原因是背後有著一股強大的人民監督壓力緊追不捨的結果。想想2000年時南韓首創「落選運動」,點名八十六位不適任的國會議員候選人,最後多達五十九位落選的成功經驗,何嘗不是靠著全民所造就出來的驚人力量?

期待,全民踴躍參與國會監督的行列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