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亟需建立文化核心價值

【報導/NPOBlog】記者/黃敏怡政大報導

宜蘭童玩節/攝影何忠誠

台灣各地節慶活動雖多,但卻缺少文化內涵及延續性。NPO-EMBA在3月1日的論壇當中,中國時報政治組主任何榮幸,從政治記者角度觀察各地節慶的現象,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總監、現任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陳錦誠,分享國外成功的節慶案例,引發大家激烈探討文化節慶的窘困及未來展望。

何榮幸表示,台灣節慶亂象大抵可歸咎於三大結構性問題:政治掛帥、產業失根、委外營利。現任縣市長發展地方節慶多為政績考量,節慶展演結束後,看不出對文化延續的實質幫助。他也不諱言指出,媒體收取大筆置入性行銷費用,或者直接承辦活動,民眾在媒體中僅看到「宣傳」卻鮮少有批評,媒體監督功能蕩然無存。

陳錦誠則以巴黎、里昂、亞維儂等國外文化藝術節慶與國內做比較。認為節慶須有自身明確的文化目標定位,常設資深的節慶負責人,併以政府制度上的支持,結合傳統與創新使藝術的卓越性和普遍性並存,以貼近民眾的需求。另一方面,他倡議競爭型補助方式,提供計畫執行的良性競爭與公開評論的機制,並設立標竿學習。而在藝術管理者方面,更需了解國內的辦理藝術節的條件與限制,才能利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橘園國際藝術策展公司執行副總徐孝貴表示,台灣各項建設充滿速食文化,難有紮根執行的文化政策。台灣人多半視節慶活動為親子休閒,而難以對文化藝術本質存有熱誠,讓我們不禁反問:我們自己對文化藝術有多少熱誠?文化藝術消費在生活中的比例有多少?

遠從南投而來的台灣省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鄭宣棠說,政治人物想要拉攏民心,與其辦理節慶活動做政績,還不如了解當地民眾需求。節慶活動的品質需要提升,建構核心價值、結合當地傳統文化,比表面熱鬧喧騰的活動來得更有意義。

九歌兒童劇團團長朱曙明則直言,台灣節慶活動有三化:倉促化、營利化、政治化,但是就是沒有文化。活動往往只花幾個月時間策劃,沒有常設藝術總監來看顧品質,實難邀請到國際知名的演出團體,花了錢對文化提昇卻沒有幫助,真的很可惜。

NPO-EMBA學生郎祖明指出,文化事權位階不夠高,文建會主委頻頻更換,文化政策不見全貌。從長遠性思考,應將重點放在文化觀光與國際接軌,但如何讓當地人能夠參與其中,也是文化活動永續發展要努力的方向。

論壇尾聲,何榮幸感慨現今政府部門因有民眾強而有力的監督,一犯錯便會馬上修正,反倒是媒體和文化部門卻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監督機制,欠缺反省能力,腳步顯得落後。

社會的進步,文化底蘊不可或缺;節慶,除了熱鬧喧嘩,亟需建立文化核心價值,如此文化才能扎根與永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