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與教育創意

【專欄/尋回赤子之心】主筆/郭雄軍

月前,北海岸溼地飛來海外稀客「丹頂鶴家族」,引起環保界和賞鳥人士的雀躍,極力奔走捍衛珍禽的棲息地。多年以來,「環保意識」被視為一種社會運動,一種新聞議題,甚至是一項少數群體的強勢聲浪。

最近,「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低碳節能」已經成為全世界關切的焦點;連國內總統候選人也將這項議題列為主要政見。隨著永續概念、健康訴求、回歸素樸的倡導。似乎,「環境永續」已經逐漸形成一種生活文化和行為態度。##ReadMore##

十年前啟動課程改革,就將「環境教育」列為新興的課程,教育部推動多年的「永續校園」計畫,投入龐大經費改造校園環境,設置水生濕地、雨水回收、太陽能、省水省電等設施,各校更積極發展生態教學,推動社區性的環境特色課程。

未來的教育發展將格外重視「本土化」和「國際化」,而最能表現本土特色和國際接軌的,就是「生態環境」的塑造與珍愛!回顧漁光創意遊學,標榜「向大地學知識;與萬物交朋友」,就是以坪林鄉水源區的生態環境為賣點,秉持教育創意產業的經營,成功吸引國內各縣市遊學生,海峽兩岸學者和十幾國家的國際人士來訪。

2008年台北縣教育局推出「淡水河‧台北溼地」教育白皮書,設置獨立專責單位「永續環境教育中心」,整合各面向資源,打造台灣第一所「五千公頃濕地學校」,除了規劃三百公頃人工濕地之外,並將淡水河、新店溪的河口溼地、湖泊溼地,海岸濕地等廣大自然溼地,都列為「溼地遊學的校區」,這是一項台灣教育史上的創舉。

白皮書揭櫫:「溼地是大地最敏感的地方,也是生命最豐富的廣場,那是一座豪華、寬廣的候鳥國際機場。」當台灣成為世界上各種稀有候鳥的邦交國,「環境友善」之島的名聲遠揚國際,自然加入另類的聯合國度。當台灣島內學生絡繹於溼地創意遊學,甚至吸引國際學生來台遊學,創新教育的藍海策略運作啟動之後,讓孩子涉入這塊土地的真實情境和感情,讓生物多樣性的環境場域,陪伴學生的成長。

政府大力推動「永續觀光、生態旅遊、低碳生產、節能生活」等政策,教育部門則以「永續環境」為基地,結合在地化和國際觀的主軸,培養世界公民的情操與氣質。「台北溼地學校」的誕生切合時代潮流和世界趨勢,也將獨領風騷,展現前瞻性、創新性的教育新作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