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三創論教育

【專欄/尋回赤子之心】主筆/郭雄軍

教育改革的激盪,時代趨勢的需求,對於教育經營的論述取向和實證運作,出現各種歧異的主張和觀點。其實,學校教育的性格是純樸、保守、中立的。只要依照典章制度的規範,行禮如儀的處理例行公事,一切按部就班「平淡無奇」的運作,保障校園「平安無事」的安全訴求,就是一種四平八穩的辦學模式。但如此一來,學校依循原有軌跡前進,不知不覺陷入「日趨平庸」的境地,形成「平淡、平安、平庸」的校園文化。##ReadMore##

學校的核心功能是讓學生快樂的成長,有趣和有效的學習。教師的「創意教學」正是一種新價值的教學型態;行政人員以「創新經營」思考,來營造支持性的條件,不斷追求學校優質、卓越的「創造性價值」。一方面掙脫「考試+分數」的迷失,尋找改變學生「行為+態度」的新點子,儘管可能面臨蛻變的挑戰和批判的風險,仍然堅持「創意、創新、創價」的教育風貌。

前不久,2007年底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暨臺灣遊學博覽會,在台北縣民廣場盛大舉辦。來自全國各縣市的特色學校齊聚一堂,總共100多個靜態展攤,30個動態表演節目,8場次發表論壇。展現臺灣各地不同的學校風情,以特色課程為主軸,傳達各校多元豐富的效能和活力。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連續兩年來進行一項專題研究,探討「如何結合地方產業來發展學校特色」的議題。教育部國教司專案補助100所國中小學發展特色,我們到校訪視輔導的過程之中,發現本土學校的驚豔,那是一種教育現場的感動。例如:雲縣縣古坑鄉149縣道沿線的華南、樟湖、草嶺三所國小聯盟,運用地方咖啡產業、文史和化石知識,草嶺生態地質等,發展學校特色;嘉義縣竹崎鄉的龍山國小和金獅分校,踏察附近的古道、飛瀑等資源,將竹藝、生態景觀等素材,都一一融入特色課程的研發與推動,促使學生提升學習動機與自信表現,打造出快樂活潑的校園,形成各校的特色賣點。臺灣地區數以百計的迷你小學,正以行動詮釋教育的新意義。

在一般的印象中,所謂偏遠地區學生,因為經濟條件弱勢,文化刺激不利,所以學習動機和成就自然低落。殊不知,一群新銳校長的精心擘劃、默默耕耘,加上教育部門政策性的支持和重視,發現在地文化的特色,珍惜生態環境的議題,逐步建立另類的優勢和自信,正是這些學校新的價值聲望。

如何讓學校更有趣?如何讓學習更有效?且以「三平-平淡、平安、平庸」和「三創-創意、創新、創價」來檢視當今學校的風貌,共同塑造孩子的金色童年和燦爛歲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