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3C論壇二部曲:當我們老在一起 構築幸福老人「家」

【報導/NPOBlog】記者/黃敏怡政大報導

高齡化社會來臨,長者能夠居住在幸福安適的養老之「家」,是大家共同的期許。5月3日NPO-EMBA論壇,邀請台大社工系副教授楊培珊、華山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副祕書長李秀娟及潘冀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潘冀,一同探討「當我們老在一起」,老人照顧模式的思考。

楊培珊以「平價優質安老在台灣」為題,表示社會工作基準點在於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社會福利,然而,對趨向M型社會的台灣而言,養老住宅「平價」與「優質」兩端確有其互相衝突點,若要兩者兼顧,必須要有創新的想法及做法。創新的目標在於讓長者留在原本社區「在地化」,居住在一般家庭住宅的「正常化」,以及促使社區居民提供社會照顧功能。重要的是,社會福利推動者應以長者為中心,針對他們真正的需要給予合適的協助及照顧。

華山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以照顧老者為宗旨,在全台各地成立天使站,推動「在地老化」,此外,並推動新的老人照顧模式,將貧弱獨居的老人共組家庭、共同生活。成立歷史最悠久的鳳山組合家,漸漸受到社會肯定,其特色在於長者生活空間與家庭生活相同,且能相互照顧,華山基金會協助連結外部專業團隊、社區資源,整合醫護人員、家服員等對長者提供完善的照顧。

建築師潘冀針對「『長者』之『家』」的營築提出其見解。透過長老教會雙連社會福利園區的規劃圖片,具體分享老人住宅規劃的理念,年長者的居家環境的設計如:戶外活動空間、自然光的採用、床鋪高度、門把設計、走廊扶手、浴室設備……等,自裡至外每個細節都需要妥善思考。人都會歷經年老,他呼籲要有人生「客旅」的認知,但也要追求價值的永恆,人與人間皆能彼此相互尊重、享有尊嚴。

在交流與對話中,楊培珊強烈感受到台灣的社會價值觀仍與歐美先進社會有所不同,她語重心長的說:「我們這個社會真的重視人的嗎?答案可能不是。我們都把經費預算投注在硬體設備上,但當社工人員要求增加人力,讓照顧者減輕負擔卻很難辦到。」

潘冀回應,對於老人議題總是有悲情、弱勢的感覺,但社會沒有道理以這樣悲觀的態度來看待四分之一的人生,需要改變我們思維,以正面的態度面對老人歲月的到來。大家常認為環境硬體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他無奈的說,建築設計只是最終的結果,設計必須從前端即開始思考,每個階段一起集思廣益,將理念加以整合,而不是切割成瑣碎的片段。

楊培珊說,我們需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願意付出多少?是不是真的願意多付一點稅讓社會有多一點資源呢?需求和願意付出的權衡是推動社會福利的首要步驟。老人安養是需要長程規劃的議題,從年輕時就要開始思索想要怎樣的養老空間,歡迎大家一起尋找幸福老人「家」。

現場簡報下載:
→→平價優質安老在台灣/楊培珊
→→社區老人組合家庭/李秀娟
→→「長者」之「家」的營築/潘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