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不偏,課後輔導搶救孩子

【報導/NPO-EMBA Blog】公民新聞報導團/郭盈彣

偏遠,究竟是距離上的偏遠,還是人心的偏遠?

「我們篤定的相信:沒有笨孩子,只有窮孩子;我們要勇敢的問:該給孩子們的成長天空,怎不見該有的彩虹?」輔仁大學宗教輔導室老師呂慈涵說。生長在偏遠地區的孩子,面對資源不足、受教權被剝奪時,我們又能做些什麼?11月2日政治大學NPO-EMBA秋季論壇「偏遠零距離—天涯之境再生契機」系列之二,邀請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周淑禎、輔大遠距課輔團隊老師林宏彥及呂慈涵,分享他們在面對面課輔與遠距課輔上的經驗與點滴感動。##ReadMore##

孩子,一個都不放棄

窮孩子除了生活窮困,更無法接受機會均等的教育。然而,為了讓他們不要落入貧窮的循環,教育是唯一的希望。對此,由李家同教授所創立的博幼基金會以「服務窮孩子」為宗旨,透過課業輔導提升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2003年博幼基金會展開服務,以李家同教授任職的大學區域為主,走過南投埔里鎮、信義鄉,新竹縣竹東鎮、尖石鄉、五峰鄉,台中縣沙鹿鎮等地,招募當地大學生擔任課輔老師,教導偏鄉的孩子。「孩子的進步我們看得見,但卻自認無法在台灣每一個偏遠鄉鎮駐足。」周淑禎表示,台灣這麼大,每一個地方都有弱勢家庭,如果基金會能夠把經驗模式分享給別人,就能讓更多地方更美好。

「從拜訪學校老師、尋找學生、師資、檢測、開案與否,每一個環節我們已經有SOP(標準作業流程)以及策略,且能提出檢驗的方式,對企業來說,他們延用我們的經驗模式可確實評估效益,因此能安心且願意投入資源;聯電公司、鴻海集團設立的永齡基金會相繼投入課後輔導,即是最好的證明。」周淑禎說。

博幼基金會向來強調「因材施教」,學生依照程度高低分級,學期間雙週就進行一次檢測,所有教材都是根據九年一貫課綱自行編寫;此外,更「因地制宜」發展出集中與分散兩種課輔模式。如都會型的埔里鎮交通方便,即採集中式課輔;偏遠部落因住戶分散,必須採用分散式課輔模式,如南投信義鄉、新竹縣尖石鄉等。

「在地培力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相信博幼到最後只會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但如果我們撒下種子,那麼行動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周淑禎說。然而事實上,偏遠地區的師資一直是阻礙發展的魔咒。除了人力缺乏,流動率高更是一大問題,因此,利用暑假期間引入大學志工老師,到偏遠部落進行六週的課後輔導,此外並聘用退休老師進入部落輔導當地社區媽媽,希望讓孩子的學習品質提升且不中斷。

博幼基金會服務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到國中三年級,接受課業輔導後成績從落在後半段,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可回到常態以上,第一年的孩子約有七成五順利進入公立學校就讀,最重要的是,一個孩子的改變能夠帶動弱勢家庭的改變。

科技,拉近城鄉距離

面對面課輔必須存在師資不穩定的困境,在科技發達網路普及的時代,一條網路線牽起了城市大學生與偏鄉小學生的緣分,輔大「遠距教學團隊」透過視訊及網路設備,每週兩晚為偏鄉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課業輔導。

「偏鄉中小學網路課業輔導計畫」始於2005年的暨南大學,2007年1月輔仁大學及文藻外語學院加入計畫行列,今年九月更擴大為北、中、南、東四區,分別以輔大、暨大、文藻及東華大學為輔導中心,其中北部包含離島的金門與馬祖。輔大資訊中心主任林宏彥表示,目前輔大遠距課輔團隊共有148位志工老師,輔導四所學校共78位偏鄉的孩子,上課時數累積超過8000個小時。

遠距教學成本昂貴,以往認為成效不彰或是管理不易,「暨大是採用兩端都在家上課的一對一模式,有時老師與學生聊了一整晚,卻忘記要上課!」林宏彥說。輔大則採用多對多模式,大學課輔老師與中小學上課學生都集中於兩地的電腦教室,兩端都有督導的人員,可維持穩定的教學品質。

目前教育部在各大專院校推動「服務學習課程」,林主任認為,「網路課輔不僅是指導課業而已,對大學生來說,更是一種向偏鄉孩子學習的生命教育過程。」因此,除致力於遠距教學方法、教材彙整、研發與創新之外,更思考如何經由生命教育啟發大學生關懷弱勢族群,讓大學生從入學「被羨慕」,到出了社會能真正「被尊敬」。

輔大遠距課輔團隊另一位核心人物,宗教輔導室老師呂慈涵則指出,偏鄉之遠,不在於距離,而是心的迷失。她表示,進出偏鄉多次,輔導無數個案,偏鄉的孩子卻以勇敢的生命挑戰她的心胸與視野,「孩子們總是讓我更懂得堅強,讓我知道生命有無限可能。」

在漢族的教育思維下,傳統科舉制度所帶來的是考試、地位與權貴,欠缺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直接連結,所以現在的台灣擁有齊頭式的教育機會,但卻忽略個別的教育權,更忽視了過程中的機會均等。

「我一直相信只有窮孩子沒有笨孩子,也期望有一天,社會資源分配的基礎是來自於我們溫暖的心。」呂慈涵感慨地說道,她認為,弱者來自不合理的強者,而要打破這樣的藩籬,唯有用「心」才做得到。

主持人黃秉德教授表示,博幼基金會與輔大遠距團隊值得大家給予熱烈掌聲,他們不僅用心於本身團隊的經營,更樂於教導別人怎麼做,亦懂得善用管理工具與科技,讓服務工作更圓滿。他進一步強調,大家願意投入資源在偏鄉,無非是希望只要是國民,無論在哪一個角落,不再只是受支配者,而能擁有充分的資源、公平的選擇權!

〈現場簡報搶先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