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簡介〉謝英俊建築師

【整理/政大NPO-EMBA Blog】

十年前,九二一地震重創台灣,震毀的家園、倒塌的大樓,帶走許多寶貴的生命,更摧毀許多人的避風港。當時,建築師謝英俊便率領「九二一重建工作隊」進入日月潭邵族部落,以「協力造屋」為中心,透過以工代賑,共同造屋的過程,凝聚族群意識與社區意識,保存住邵族文化,重建部落。(邵族安置社區規劃設計說明2001.08

謝英俊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建築」早已被專業壟斷,一棟棟鋼筋水泥建成的高樓大廈,倚賴的是專業工程及大量資金,自力造屋變得遙不可及,但仍不斷在災區最需要的地方提倡「協力造屋」。

所謂「協力造屋」,為「透過組織當地農村剩餘勞動力,利用互助換工的方式,降低對主流建築專業邏輯的依賴,使非專業者皆可參與勞作」之理念。要實踐此理念,必須破解專業,簡化構法,從生產工具到建築設計都須重新縝密規劃。然而,謝英俊靠著其專業及多年累積的經驗,依然成功在六年內與當地邵族人一同努力,以極低的成本搭建三百多套房屋。

這套被謝英俊稱為「常民建築」的工法,除能藉由組織災區勞動力暫時解決失業問題外,更能在緊急失序的時期,凝聚當地居民,增加團結、認同的力量。此外,相對於工業社會中強調設計、專業的鋼筋水泥,謝英俊總會考量當地氣候環境及風土民情,建造最符合居民需求的房屋,即使使用的是傳統建材,但仍然堅固如磚,更多了貼近人心的溫暖,「少一點建築,多一點倫理,多一點人味。」謝英俊說。

去年,汶川地震也為四川地區帶來嚴重危機,當地的羌族山寨楊柳村雖無人員傷亡,但其傳統的疊石屋也成了危樓,必須集體遷村重建。同樣的,謝英俊帶著協力造屋、環保永續的概念,長期駐足四川茂縣楊柳村,考量羌族人生活習慣,與他們一同一步步架起鋼架,重建家園

而八八水災發生後,當政府與民間仍沸沸揚揚爭論「永久屋」的利弊時,謝英俊又帶著他的工作團隊進入台東縣金峰鄉嘉蘭村,相同的方式與考量,以工代賑,搭建以輕鋼架為主的「中繼屋」,提供部落未來遷村或者重建之前的居所。中繼屋不但成本低,二至三週即可完成,且建材的九成可於搭建永久屋時重複利用,為節能減碳的環保綠建築。

重建,也是一種重生。在打破現有僵化思考之後,曾經蓋過豪宅、得過國內外建築大獎的謝英俊,重新以人為主體,打造貼近人心的夢想家園。這位充滿社會意識的建築師,正用他的專業與創新,為建築帶來新的意義與力量

〉〉〉相關影片

建築師謝英俊 助嘉蘭村災民造屋/公視晚間新聞(209.08.28)
才兩天的時間,一整排房子,骨架就已經大致完成,災民組成的搭建小組,正忙著蓋上屋頂,災後不到一個禮拜,建築師謝英俊就帶著他的團隊,進駐太麻里地區,幫災情慘重的嘉蘭部落災民、自力造屋 。

嘉蘭報告7》回家的路

愛.人文.自然/謝英俊訪談
謝英俊提出「中繼屋」的概念,強調社區居民共同協力蓋屋,並且建造的是生態綠建築,真正做到生命與環境永續。

心繫弱勢民族 謝英俊偏遠部落築巢/文茜世界周報(2009.05.03)
謝英俊至四川協助羌族重建家屋。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建築師謝英俊四川紀錄片 part1/2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建築師謝英俊四川紀錄片 part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