荖濃溪望 合心找到回家的路

【報導/NPO-EMBA Blog】公民新聞報導團/郭盈彣

88水災後的第125天,山林土石回穩,溪水漸漸清澈,重建之路正要一步一步展開。2009年12月12日政治大學NPO-EMBA平台與高雄縣旗山區旗美社區大學共同主辦「NPO公益論壇」,深入高雄縣六龜鄉重災區,上午順著荖濃溪實地勘查,省思自然交付給我們的功課,下午則展開工作坊,藉由北部南下的企業夥伴、非營利組織、社區大學夥伴,與六龜鄉、桃源鄉在地人士共聚一堂,一同討論思考災區未來重建之路。


六龜鄉:礫石堆中展新望

河床上依然滿佈礫石,斷裂的橋梁也仍在搶修,洪災侵襲後的痕跡很深很痛,但12月初一條溪底便道鋪上了柏油,嶄新的柏油路與晴朗無雲的藍天,彷彿訴說著六龜重建的希望。

位於高雄縣的六龜鄉是個世外桃源,地處山之緣、水之濱,獨特的山水與植物妝點這個小鄉鎮,因而溫泉及觀光業蓬勃。然而,一次風災改變了六龜的模樣,居民們賴以維生的果園、辛苦砌建的房屋,不堪土石流猛烈力道大多崩毀流失;當地溫泉民宿產業依賴的溫泉源頭,更慘遭土石掩埋損毀。「那時候對外是失聯的,我們只能靠早期的隧道運送物資。」六龜鄉公所觀光課課長王鵬字指著窄小的擋土牆,導引大家試想當時的克難與無奈。 ##ReadMore##

莫拉克風災至今已4個月,災區也陸續進入重建階段。六龜當地在有心人士努力下,早已開始規劃重建。由六龜鄉重建關懷協會發行的社區報《荖濃溪望》,懷抱對土地的希望與愛,盼望能凝聚在地能量讓六龜重生。

此外,六龜當地也成立「有機蔬果產銷班」,日前已開設有機農業課程,以「土地再生,產業重建」理念為基礎,伴隨成功的社區產業案例學習,六龜農業開始以產銷角度思考新的可能,透過無毒農業及相關加工技術,建構全新社區產業。

桃源鄉:回家之路在哪裡?

回想災害當時,88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主席理斷.搭給嚕嘟嗯指出,災區收到大量的物資,重建時更有外界介入,「這就像是物質的土石流,傷害原住民傳統的生活模式。」他說。

事實上,重建之路不僅漫長,也充滿困難與疑慮。「『如何在原住民文化脈絡之下送他們回家』絕對是此次部落重建的重點。」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南區處長張乃千表示,重建的模式與如何定義布農文化有關,規畫重建時應考量在地文化,避免造成「慈善的錯誤」,成為另一個慈善霸權。

同時,張乃千也認為,重建的過程應結合「社會工作、社會福利及社區營造」專業,從部落的優勢找出部落的未來,否則,重新建構的只是形體,缺少認同與心靈重建。「我今年碰到過去921地震的受災戶,十年了,他還是說自己是災民。」他說。

六龜重建關懷協會總幹事李懷錦則表示,重建不應只是回到原來的生活,更應找出新的發展方向,從生活植入文化,「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須主動,等待上天和別人的資源是不會有機會的。」

莫拉克風災的慘烈,常讓人想起十年前的921大地震。「921地震留下很多東西,而我們又學到什麼?」旗美社大專員洪馨蘭認為,災區是一所學校,災難來臨時,文明瞬間不再發光,此時文化便成為聚集的力量,重要且珍貴。藉由身體的實踐去學習及感受,「讓自己與社會記得此次苦難,也提前為下一次災難做好準備。」

重建是緩慢的,終點或許看不見,在正如混濁溪水滌清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沖刷與時間沉澱,望著依然流動著的荖濃溪,相信只要有居民的合心合力,外地的朋友給予更多支持與尊重,肯定會為桃源鄉與六龜鄉帶來更溫柔豐富的生命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