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進入時光隧道創藝活化銀髮人生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傳承藝術」方案

文‧李芸萍 圖‧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提供

關於「老」您是如何定義?您與「老」之間的距離又有多遠呢?網路上流傳著一段對「老人」的定義:(請用台語唸)「站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倒咧困抹去,食飽多放屁,無食愛生氣,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忘記,出門無地去,要死無勇氣,祗好活下去。」您對老人的印象是如此嗎?這是您想要的老年生活嗎?

許多人在和長者相處時,總是不耐煩他們總是「見講講過去」,講的都是那些來不及參與的歷史,因此,往往讓長者不敢多說,只能對著牆壁與電視。老,是生理的必然過程,但老有老的價值與位置。「老人也需要被看見,也需要一個社會角色。」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傳承藝術方案的首席講師康思云表示,老人的生命經驗其實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歷史及文化價值,因此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希望藉由「傳承藝術」與「活化歷史」兩個方案,讓社會大眾重視老人議題,在生命的最後歷程,依舊充滿藝術與活力。

「傳承藝術」源自於美國紐約Elders Share the Arts(ESTA)社區藝術機構,簡單地來說,其是一種融合「團體工作技巧」及「藝術創作」的服務方式,引導長者進行主題討論,並透過創作來述說記憶中的經驗。再者,藉由主題式生命故事的分享,彼此間藝術創作上的合作、互助,使得長者與長者、長者與藝術夥伴、藝術夥伴之間產生正向互動經驗,建立彼此深厚友誼關係。長者創作出的作品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故事,猶如精心留存的「傳家之寶」。「看見老爺爺、老奶奶臉上綻放的笑容,就是我持續走下去最大的動力與鼓舞。」康思云如是說。


看見價值與建立關係

「關係」是藝術傳承中很重要的元素,康思云強調,除團體帶領者之外,與長者一對一配對的「藝術夥伴」是很重要的角色,不僅是長者的忘年之交,更是團體進行當中的輔助者。

很多長者一開始並不願意透露自己的故事,藉由藝術夥伴的陪伴與相助,且經由藝術創作的媒介與催化,許許多多的生命經驗,自然而然流洩而出,無論是長者之間、長者與藝術夥伴之間、甚且長者與家人之間,關係也產生了質變。很多子女原本和父母的關係較為疏離,對於父母的成長與經驗一無所知,在參與藝術傳承活動之後,仿若陪著長輩走入時光隧道,重新活了一次!

「藝術夥伴」關乎著方案的成效,也是目前在方案推動時最亟需的人力,藝術夥伴可以是機構的工作人員、長者家人、志工,最重要的是願意關心長者、陪伴長者,且能接受藝術活動。全力支持方案推動的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除積極發起企業志工參與,且每兩個月即對外招募志工與舉辦培訓課程,即是希望能帶動更多人瞭解長者、認識長者。康思云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因為經過和老人家相處之後,會發現自己獲益良多,她自己就是最佳的例子。

和長者相處有何技巧呢?康思云說:「其實並不難,『傾聽』最重要,聽長者述說他們的故事,不要急著打斷,再者,當一名稱職的陪伴者,全然接受長輩正向、負向的情緒,不必亟欲提供解決的辦法。」「敘述」擁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故事說出來之後,經過整理、重塑,可以幫助長者對生命事件與價值有了重新詮釋的機會,人對記憶的情緒是會改變的。



康思云提及一個印象深刻的例子。有一位老奶奶因被強暴而懷孕,無奈嫁給強暴犯,共組家庭之後還不只生了一個小孩,然而先生始終在外賭博、喝酒,完全不照顧家裡,奶奶一肩扛起養家與照顧孩子的責任,先生過世後也未改嫁。奶奶對於這段過往充滿憤怒與自怨自艾,怨嘆自己命不好、遭遇如此悲慘。但在藝術夥伴傾聽、陪伴及正向回饋下,奶奶肯定自己是位守貞且有節操的婦女,是值得尊重的,藝術夥伴用紙片寫上「貞節牌坊」四個字,鄭重地將此榮耀頒給奶奶。從此,奶奶打開封閉已久的心房,笑容變多了、互動變多了,臉上的線條竟是如此的柔美動人!

傳承藝術在台灣

為普及與推廣創意老化服務,提高服務的彈性及維持專業度,發展出傳承藝術專屬商標,由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以「社會企業」模式輔導經營,於2010年成立獨立的「新活藝術服務有限公司」,並建立傳承藝術團體帶領者國際認證書,透過督導訓練提升服務品質,再者不斷開發各式各樣的藝術創作,持續提供樂齡族更多元化、精緻且高品質的服務。經常在全省趴趴走的康思云強調,培訓課程只是開端,品質的督導、藝術創作的精進、團體帶領者的成長、藝術夥伴的培訓,都是不可輕忽的環節。

從到美國接受完整培訓課程到引進台灣實際操作,康思云發現對藝術的接受度是方案執行時最大的不同。她說:「常常會聽到長輩說不會畫、不會做,藝術創作很難,而且中國人思維很複雜,一件事常常要包括很多場景,很少只用一件物品或是一個意象就能表達。因此,如何使用簡單的技巧,讓長輩輕易完成作品,且擁有高成就感,即是自己最大的挑戰。」

多年來,傳承藝術方案以北部為重心,如何往中、南部及東部前進開拓,像蒲公英種子飄落在台灣的每個角落,讓更多的長輩活得健康、活得快樂,即是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

準備老了沒?

投入藝術傳承工作七年的康思云說:「經常和老爺爺、老奶奶在一起,讓我對人生有更寬廣的想法,老是不可能抗拒的過程,人都不想老、不想病,因此更要提早做好『老』的準備,接納『老』的自己。」

迎接老年社會,康思云提出幾點看法:從政策面上,企盼「長期照護保險」能夠儘快通過立法、施行,但相關的配套措施一定要完善。針對個人,她認為年輕時一定要做好健康管理,如果只是拚命工作,用健康換金錢,到年老時恐怕是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健康。再者,要多和老人家接觸,在心理上為老做準備,才能以更開闊歡喜的心態,迎接銀髮歲月。此外,亦不可忽視財務規劃與退休金的準備。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核心價值,認為欲使老化成為正面的經驗,必須讓健康、參與、和安全達到最適化的狀態,以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這也是目前國際組織擬訂老人健康政策的主要參考架構。

您,準備老了沒?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傳承藝術」 Legacy Art Works

緣起

2003年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吳欣盈因緣際會,在紐約接觸到Elders Share the Arts(ESTA)機構的傳承藝術Legacy Art Works方案,開始投入資源,進行2年的研究與評估後,遂於2005年引進台灣。「傳承藝術」回應了普遍存在於社會的嚴重問題與現象:長者若體弱多病或無法參加社區活動,便成為被社會孤立的一群。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也出現同樣的問題,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期望做為引導者及開創者,培養社會大眾積極「關心長者」的觀念與行動。

服務目標

*傳承藝術提供一個舒服、自在的園地,讓長輩可以暢所欲言並願意嘗試新奇事物,讓人忘記疾病與老化帶來限制,讓過去的遺憾或未來的夢想得以補足及實現。
*傳承藝術提供長輩一段美好時光,用藝術輕鬆道盡喜怒哀樂的回憶。
*傳承藝術讓長者增進與他人之間的互動,經由分享自我經驗進行生命統整,透過他人的回饋得到重新詮釋的機會,使得人際關係經由參與傳承藝術的過程更加緊密。
藝術夥伴招募

每兩個月辦理一次藝術夥伴招募與訓練課程,不論男女、年齡、學經歷,只要你對服務老人有興趣或不排斥、對藝術不害怕、願意配合為期八週的團體時間,出席率穩定、喜歡聽故事者,皆可以是藝術夥伴的當然人選!有意願者請以電話:02-23895858轉3795或E-mail:sklf@skl.com.tw洽詢。

更多傳承藝術活動及資訊,請上傳承藝術官網(http://www.sklf.org.tw/LegacyArt)查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