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學習,需要革命了


【專欄/發現幸福】主筆/快樂鳥

學習,是快樂的嗎?你曾經想從學習中逃走嗎?

回想自己的求學之路,在國小中、低年級時,課業不難,自然游刃有餘,回家作業抄抄寫寫,動作快一點還能爭取到玩樂時間。到了高年級,遇到一位升學至上的級任老師,除國立編譯館的習作之外,還另外補充參考書,每天都得挑燈夜戰,程度過高的數學習作總要全家總動員,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然而隔天到了學校,錯誤連連,下課時間成了「訂正」時間,但下回遇到同樣的題型,還是落入錯誤、訂正的循環。

回家作業的目的,或許是老師為了「檢核」學生的學習狀態,但若始終沒學會、沒聽懂,再多的回家作業又有何用?只是落入,訂正、抄寫的循環當中,對學習真的有幫助嗎?在偏鄉的課輔教室中,這樣的景況處處可見。課輔老師,忙著「教導」孩子完成回家作業,然而卻也從中發現,學校老師所講的學生聽不懂,又如何完成回家作業?作業或許可以勉強完成,但「學習落差」卻是愈拉愈大。

「我們的教育是為了服務百分之七十的孩子。」這句話聽來感傷,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國中七年級之後,拚學測、拚升學,學習低成就的孩子成了教室裡的客人,到了九年級常常被歸入「就業輔導班」,但鮮少有人深入關心,接受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後,我們的孩子具備了哪些能力?他們能面對生活、工作、社會、未來的人生嗎?

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甚至到研究所,有多少人是真正快樂學習,樂在學習,日本教育大師佐藤學在《學習的革命》書中提到:「東亞國家有三個問題非要解決不可:競爭教育要變成共生教育、量的教育要變成質的教育、有目的性的教育變成有意義的教育。與其讓孩子為考高分、找好工作去學習,不如讓他知道學習的本質不是為進好學校、賺更多錢,而是學習對我的人生有何改變、對社會發展有何貢獻。

每次到「台東孩子的書屋」總看到滿滿的感動,有一群老師真心的為孩子好,陪著從學習中逃走的孩子,一個個走回學習的正軌上;不以升學成績為單一標準,評定孩子的價值,而是以孩子為核心,提供多元學習的資源;甚且,自行研發教材,用孩子懂得的方法教導孩子,老師自己也要研讀相同的教材,同理孩子學習的困難,讓孩子真正的學會知識。

這個過程有些緩慢,甚至有些傻,但深刻發覺,台灣教育改革已經高喊了十多年,教育現場仍是問題重重,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而是對於「學習教育」的思維。或許,在偏鄉的書屋,真正看見孩子的需求,看見學習的本質,發揮學習的效益,教育改革才真的發生。

在「學習」的世界中,孩子持續與事物對話、與他人對話、更與自己對話。「學習」的世界,是瓦解內在的自我,與外部世界組織關聯的世界;是透過省視自己,搭建一座橋梁與他人溝通的世界;也可以說是,在這片看不見的土地中自我遨翔,將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與自己連結的世界。在這個「學習」世界的入口,我們必須和孩子們一同牽手進入。在這之後的路,我們更要時時向孩子學習、時時與孩子一同學習,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佐藤學‧《學習的革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