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稻農捍衛碗中米香 消費者實踐公平貿易


報導/NPO-EMBA平台記者賴冠陵】

「今天吃米飯了嗎?今天喝咖啡了嗎?」,從現場舉手的比例來看,米和咖啡已是現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你關心碗中的米飯與杯中的咖啡從何而來嗎?53日夜晚,政大NPO-EMBA公益論壇邀請到台灣稻農公司創辦人翁良材,分享稻農如何自立門戶,建立台灣稻米的自有品牌;而另一位講者生態綠創辦人徐文彥,則分享「透明」的重要,公平貿易對台灣農業發展的影響。


以優質稻作捍衛消失的稻田

一碗碗香噴噴的白米飯曾是台灣餐桌上的主食,曾幾何時,台灣稻米的產量與食用量節節消退。從小生長在農村的翁良材,每次收割時總要看糧商的臉色,在他心中埋下了改革的種子。

從事農耕多年,有機會到日本、韓國參訪,發覺當地農作產業因政府致力維護蓬勃發展,隔年再度出訪,更學習到許多稻作體系的產銷技巧;在日本,農民可以自己販售稻米,政府大力支持生產好米,農民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反觀台灣,受到法令限制,非糧商不能賣米,但對個別農民而言,根本負擔不起糧商登記的資金,於是翁良材結合農民一同成立台灣稻農公司。營運至今已有三年多,花東地區的自產自銷率已達30%-35%,其強調,有時大家覺得米飯不好吃,很多時候是因為糧商混雜了進口米,台灣米真的不輸日本米,因此,台灣稻農公司從育種、秧苗都自己生產,嚴選品種保證不混種,農藥殘留檢定必須合格才種植,品管嚴審,生產履歷全面記錄。

「任何東西都能進口,土地不能。」看著台灣水稻田不斷的消失,休耕、種房子、變更為工業地,翁良材更急切地希望大家重視農業,目前台灣稻農平均62歲,休耕田成了病蟲害的溫床,種稻技術失傳、水利設施崩壞、稻田消失農村也跟著消失;其實,農業稻作需要大量人力,是消化失業人口最快的方式,沒有了農村讓城市失業人口頓失依靠。此外,稻田具有天然潔淨的功能,混濁的水流經過稻田之後,流出的水清澈無比,而且稻田也具有天然空調機的功能,夏天一公頃稻田相當於620台家用冷氣的冷房效果。

農民平均年齡偏高,缺乏網路行銷的概念,在Payeasy的協助之下,台灣稻農公司展開「我的一畝田計畫」,開始規劃企業認養,作為企業給予員工或是客戶的禮品餽贈,並且提供企業員工種稻體驗;本來預計一年的計劃至今持續了四年,Payeasy還獲得第七屆遠見雜誌CSR社區關懷類首獎,去年開始加入家庭認養計畫,歡迎大家都來吃好米。

翁良材認為,每個產業都需要創新,台灣稻作目前已具備足夠的經驗與高品質作物,如果能再加上好的商業頭腦與行銷管道,相信未來稻農產業會更好!

以透明的力量實踐公平貿易

手握一杯咖啡,享受氤氳的芳香,是很多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徐文彥一開口就問道:「『曼特寧』是指咖啡的等級?品牌?產地?」大家一片靜默,原來曼特寧是產區的名字,位於印尼蘇門答臘,由於原住民族稱為「曼特寧」,後統稱當地生產的咖啡豆就叫曼特寧。

徐文彥認為,全球糧食與農業的問題大同小異,商業運作思維中,食品安全問題愈趨嚴重,從三聚氰胺、起雲劑到瘦肉精,食品工業存在很多的風險;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之下,消費者需要靠透明的力量來自保,了解吃進肚裡的食物從何而來,從生產到包裝的每個環節,清楚知道我們買到的什麼東西。

台灣有機產業的根本問題在於,有機產值與有機耕地面積發展脫勾,有機產值發展蓬勃,但有機耕地面積卻增加不多,耕地面積僅從0.1%成長到0.2%,目前台灣有機市場進口多於本土,加工品多於生鮮,無認證多於有認證,有機產業的產銷端存在根本矛盾,有機運動生產者希望保護土地不受汙染,但消費者的目的僅只是吃得健康。

「分攤風險」才是農業問題的關鍵。農民會一直處於貧窮的困境,在於農業風險很大但農民卻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目前解決農業困境的方法有:小農市集、社群支持農業、有機認證、公平貿易認證等等。徐文彥認為,要照顧多少農民就要有多少消費者,有志者不應去生產,而是要教育消費者;若要解決系統性的問題,則需要產銷透明。

徐文彥認為生產對應消費,要多少產量就要多少消費者,而消費需求是可以創造的。他將倫理生產分為三種:土地倫理(有機)、生態倫理(候鳥、青蛙)、社會倫理(農民得到合理報酬),生產標準透過標籤讓消費者能夠識別,倫理消費則訴求有機、保育、公平,教育消費者認識生產標準與標籤,讓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價值串連起來。

19942003年間,公平貿易系統從14個標籤統一成一個,有清楚識別、可信賴的稽核機構,讓消費者有信賴感,每年50%增加銷售量。公平貿易關注農產品的收購價,等於基本工資的規範,每磅不得低於1.26美金,小農需要組織合作社,以團體的身分加入公平貿易組織。

2006年,徐文彥開始關注公平貿易時,台灣根本沒有中文資料,他從維基百科的相關條目開始翻譯,一步一腳印到公司登記,他選擇咖啡作為公平貿易的起點,因為咖啡低風險、非季節性商品,可以累積企業客戶,以求穩定客源。他期望農民的勞動價值透過公平貿易被消費者看見,真正達到產銷透明。

徐文彥強調,自己不是賣咖啡的人,咖啡只是和消費者溝通的媒介,每次的消費都是一次投票,傳達我們的態度。下回當你掏出鈔票購買食物或食品時,請想想:這項產品對自己的健康好不好?對農民、生產者好不好?對環境好不好?才真正有機會扭轉商業體制下的產銷不公,建立一個公平交易的社會!

〉〉〉延伸閱讀與相關連結:
[影片] 公平貿易,杯中的貧與富 http://goo.gl/IZeyV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