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迴響] 味蕾想念的白玉蘿蔔

【迴響/Percycola】圖片/政大NPO-EMBA平台


兩年前的初冬,餐桌上多了道醃製的小菜,色瑩潔透白,味甘脆如玉,不食則已,食為一鳴驚人。這來自美濃的白玉蘿蔔,特別小巧秀氣,平均長度為15公分,直徑45公分,吸飽南部的陽光與客家人厚實的情味兒,洗乾淨就可切塊料理。

美濃是作家鍾理和的故鄉,《原鄉人》即描述了當地菸葉產業式微的歷程,而後在農會輔導下,菸農紛紛轉型,除了全面生產良質米和有機米,改以白玉蘿蔔打響名號,中秋前後播種,立冬、小雪之間收成,約到11月中下旬便能上桌。這晚,透過旗美社大張正揚主任的親身說明,台灣南方孕育的獨特食物,一股清甜爽脆的滋味,再次融化我的味蕾。

一開場,張正揚感性地詢問與會者,如何感受「季節」?在座竊語四起──看到百貨公司換季拍賣、聽到聖誕節手機鈴聲……而張正揚的答案卻是,「我們南方的風土,對季節的感受有兩項,一是作物,二是降雨量」。他輕快地舉了一例:國中的時候,因為下了一場午後雷陣雨,乃趁機騎著腳踏車,一路騎到鄉間小路閒逛,那時映入眼簾的故鄉圖像──雨後的山嵐、可遇不可求的小旅行。從這勾勒描繪了得天獨厚的田園美景,水圳灌溉的美濃,雨後雲霧朦朧之美,彷彿一幅水彩畫;美濃的特色,其實不在景點,而那些不同季節所生長的農作物,像是白玉蘿蔔、野蓮、龍葵等等,收成季節一到,即會出現醃漬、篩選、曝曬的場景,這些特別的畫面,正可清楚地感受季節之變化。

張正揚回到故鄉經營旗美社大10年來,堅持「向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為宗旨,積極開創具有農村特色課程,服務學區擴至9個區(鄉鎮),逐漸建立一套在地的專屬課程與經營方式,強調認識社區為其優先考量,締造了許多傳奇故事。旗美學區地理位置獨特,海拔落差超過三千米,乾濕季分明,大河蜿蜒串連聚落,造就多元豐富的農業產物;例如熱炒店名菜野蓮,其葉如心型,莖逾三尺,一年五獲,是連雨季都可以供應的蔬菜,但採收辛苦,必須以人工方式,進到湖裡將其連根拔起。為了不辜負農民的辛苦栽種,協助推廣在地食材,旗美社大也嘗試透過課程、社團方式,創新野蓮菜色,逐漸開發出一道道南方專屬食物。目前,旗美社大已著手進行「高屏溪食材調查計畫」,計畫發動以美食為主軸的在地旅行,讓外地朋友來到此地,認識當地的特色,感受不一樣的農村台灣。

在「飲食南旅」這個議題上,與談人雄獅旅遊總經理黃信川延伸其想法:行程安排上,若能配合居民的生活作息,深化農業體驗與互動,加上如張正揚、旗美社大志工這般對旗美瞭若指掌、用情至深的達人引路,確實能締造別具風味的經驗,達成「一邊旅行,一邊學習」的效果。他特別指出「伴手禮」的價值──設法讓外地朋友買得到喜歡的伴手禮帶回家,無論是一罐白玉蘿蔔、一把野蓮、一盒客家草仔粿,目的不僅是促進經濟、鼓勵農戶與商家,更深層的概念則是,藉由伴手禮,可以讓沒有機會前往旗美旅行的家人朋友,分享當地的美好經驗,讓動人的故事傳遞出去,激發他們想去旅行的情愫,這是一種深度的行銷,更是深層的文化溝通。

透過一張張的投影片,旗美社大不僅扮演知識傳遞的角色,也聚集了對公共事務有意願的民眾;未來更規劃推動,由在地人記錄自己的在地史,讓當地的農業達人,書寫對土地的情感,以及對農業的想法。尾聲,皮膚黝黑偶有靦腆笑容的張正揚,登高一呼邀約大夥,來趟精緻的農村之旅,帶著您的味蕾,一起來品嚐道地的南方家常美味吧!

〉〉〉
Percycola
領有社工師、性教育師認證的助人工作者,具有帶領兒童、成人、銀髮族成長團體及讀書會多年經驗。近期與文字結緣,書寫人生百態。期待在NPO的天際,保持好奇敏銳之心,激盪更多的生命花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