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展讀《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文/Percycola

「我想,人們之所以對於殺害其他生命麻木不仁,可能是因為我們很少用自己的雙眼與感官近距離瞭解與觀察土地,因而缺乏對細微事物的敏感度。」
——《地圖上最美的問號》/徐銘謙

攝影/曾彥智 地點/瑞士‧蘇黎世
五月的政大NPO公益論壇,聽著皮膚黝黑、俐落短髮、輕鬆T恤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活潑生動地暢談「公私合力手作步道 攜手串起千里綠境」,越聽越對手作步道感到好奇、為何手作步道不會傷害大自然愛好者的膝蓋?故此,尋覓拜讀起她的著作《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展讀之中,彷彿隨著她背起行囊,來到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阿帕拉契山徑學校」上課,也跟著協會的志工們,體會保育山林的付出和努力,一步一腳印的實作步道,最後再回到台灣,展開耕耘手作步道的旅程。其實,「阿帕拉契山徑協會」的基本操作流程,不論從林木疏伐、排水設施到階梯施做,全程皆是「就地取材」,不破壞當地的環境,既不會損害膝蓋也不會造成道路濕滑的危險,其中標榜的一項即為「做過不留痕跡」。


徐銘謙與手作步道的結緣,乃是她發現陽明山坪頂古圳的步道,有著百年歷史的安山岩,長滿了青苔,被政府更換為透水性不佳、材質較硬的花崗岩,而行走其間腳痛難耐,於是號召幾位山友,發起「刷青苔救古道」的活動。之後更與山友們組成「步道志工」,推廣「手作步道」的觀念。鼓吹刷去步道中間的青苔,傳達以維護取代工程的思維,步道得以兼顧歷史人文、自然生態以及旅人安全。

    其實閱讀本書的另一樂趣,就是驚喜地發現文學與自然的連巧妙連結,每篇章節作者都精心安排有關大自然的詩作或短文,像是馮至的〈原野的小路〉,極其貼切地傳達了對大自然的關愛——

你說,你最愛看這原野裡
一條條充滿生命的小路,
是多少無名行人的步履
踏出來這些活潑的道路。

在我們心靈的原野裡
也有幾條宛轉的小路,
但曾經在路上走過的
行人多半已不知去處;

寂寞的兒童、白髮的夫婦,
還有些年纪輕輕的男女,
還有死去的朋友,他們都

給我們踏出來這些道路;
我們纪念著他們的步履
不要荒蕪了這幾條小路。


    回想以往到郊野爬山,只懂得踩著步道走,累了就停下腳步,殊不知其背後竟然隱藏如此豐美的故事和辛苦。閱讀之後,逐漸體會了作者的用心,她在書中以圖示來解說手作步道的操作方法,如同食譜一般,清楚標明使用材料、步驟、注意事項等,並表列得一清二楚,非常誠意地附上全彩跨頁的說明圖,讓人看了頗為感動和心動,真想實地去體驗手作步道呢。

    她總是不時地叮嚀——我們用雙手與自然的生命接觸,才能恢復對地球上美麗的事物的敏感與溫柔。或許她無法想像這份專注又認真的能量,透過文字的書寫,正在傳遞著一個小小的夢想;而維護自然的巨大堅持,也悄悄地擴散蔓延開來。

  



..................................................
延伸閱讀
地圖上最美的問號——尋找夢幻步道的旅程
作者:徐銘謙
出版社:野人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