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老宅興藝埕 文青微創業 大稻埕進行曲響叮噹


【報導/政大NPO-EMBA平台 特約記者楊培青】

圖片攝影/李芸萍
閩南語「埕」意指空地、廣場,「稻埕」即是曬穀場。淡水河岸的大稻埕如今無穀可曬,清末至日治期間的繁華喧騰,也在時間長河中緩緩瘖聲,但它總有一股韌性,百年多來,不曾從台北地標的舞台上真正退場。賦予大稻埕歷史價值的關鍵,是飽含人文情感的居屋聚落;在這裡,時間與空間既舊且新、似滅還生,彷彿開放出一處造夢的沃土,等待著誰去種桃種李種春風。

融入社區 大稻埕上賣小藝

2010年,世代文化創業群終於有機會「插足」大稻埕,承租迪化街著名「屈臣氏大藥房」李家街屋的一部分,藉著仿巴洛克風與傳統閩南式的老宅,開創第一棟「小藝埕」。負責人周奕成認為,大稻埕從來都沒有死,不需要活化也不需要再生,在地產業型態儘管偏向傳統,但有無數殷實的商號於此興家立業,代代相傳,走過戰亂、政權更迭及全球經濟起伏,仍然生氣蓬勃,「它需要的是注入新的活力,與社區共同激發領導台灣文化復興的能量。」

周奕成說,「大稻埕上賣小藝」代表新的世代可以在老而彌堅的場域裡獻藝,這是向盛世的、引領台灣走進現代的大稻埕致敬,同時也希望能夠實踐出一種當代的、創新的文化復興。他深深體會到,在大稻埕,有實力、講信用的「生意人」,是被尊重的;空口說白話的「創意人」,是被質疑的。他必須先證明自己能夠立足,社區的支持與協力自然水到渠成,世代文化創業群的造夢工程才可能永續。

創業育成 一開門就做生意

大稻埕街屋的經營是由世代文化創業公司負責,是一個純粹的民營企業,資本額為台幣九百萬元。周奕成分析,世代文化在大稻埕的工作,包括創業育成、街區營造、文化運動三個面向。其中文化運動可以視為非營利,但創業育成及街區營造則必當言利。只不過,一字曰「利」也可以有不同的涵意,從2011小藝埕、2012民藝埕,到最近期的眾藝埕,所營事業都期許結合在地文化及產業資源,創造出新的產品服務及時代意義。

創業育成部分,周奕成表示,目前經營的三棟街屋,營業面積約五、六百坪,產權全屬民間自有,可以用於營業、進行商業登記,因此幾乎每個加入的創業體,都是直接對外零售,或提供餐飲服務。他指出,很多學校育成中心提供「辦公室」,提供「猶豫期」,但世代文化提供的是「店面」,聚集而為「商場」,也正是一次又一次與市場正面交鋒的機會;在大稻埕所面對的現實,是一打開門,客人就上門,如此創業者就非常清楚地認知到「喔,要開始做生意了!」再也沒有時間去空想、去擬訂所謂完美的商業計畫,立馬上戰場。

世代文化在創業育成上另一個特別的作法是「參與投資」,成為創業體的股東之一。它的意義在於成為夥伴,相輔相成,進而助益於街區營造的長程目標上。

街區營造 微型文創打先鋒

圖片攝影/李芸萍
大稻埕登錄的歷史建築現有155棟,是北台灣最大一群由民間所擁有的歷史建築保存地。周奕成說明,市政府花費許多經費補助修復,但它不是華山酒廠、松山菸廠,不是國有土地故無法採取大規模公辦民營的開發,難以進行「文創園區」的思考。然而,大稻埕是台灣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地方,金融、紡織等傳統產業的家族,無一不與大稻埕產生關聯;二○至四○年代的畫家、音樂家,出身大稻埕者更不勝枚舉。這裡每一棟房子的故事,都記錄了一個時代的人生,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創資源,遠遠超過華山、松菸。

周奕成相信,「大稻埕無法變身文創園區,從另一個角度看,算是它的幸運。」無庸置疑,大稻埕有非常強大的手工業傳統,做米、做麵、做雜糧、做衣服、做五金,是製造業物料的供應地,也是職人精神與工匠技藝的傳承地,它本身就有豐富的創業資源,也是最有正面文創意義的地方。問題是,要怎麼運用呢?

世代文化決定從事街區營造。他們承租適合的街屋,重新規劃每個空間的可能用途,邀請志同道合的微創產業加入。「以三層樓高的民藝埕為例,前、中、後三進,共七個空間,就設定它包含七個創業體,一起進來經營。同時,大概也都想好七家店的風格特性、如何組成。夥伴正式進駐之前,我們會先做一些前期投資,譬如硬體裝設、管理系統建置等。透過扶植這些微型創業,自然就把創業育成與街區營造連結在一起。」

四十不惑 自在轉身創新業

周奕成是野百合學運世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叛逆有之,也充滿理想,參與政黨、政治工作二十年後,在不惑之年轉身離場。仔細審視自己的性格,他說,「對我而言,創業是蠻好的人生方式,因為你可以為自己負責。」周奕成自剖,他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的人,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希望能夠透過某種東西把它表現出來,但單純作為一位學者或藝術家,埋首於研究或創作,尚不能展顯他在很多方面的觀念;相較之下,「創業,就是一件件的作品,只是這些作品有自己的生命,它本身是一個組織、一個可以運作的有機體。如果它做得對,還可以幫助很多人,帶動更好的事情發生!」因為這樣,周奕成選擇投入大稻埕,開創生涯新局。

他計畫用十年的時間,在大稻埕上賣小藝。十年中,世代文化準備承租十五棟街屋,以育成的微型文創、散落型的街區商場,體現大稻埕今日風華。「若十五棟街屋裡,各有六、七個創業體,分別雇用十名員工,我們就能創造一千個工作機會!」周奕成希望,一棟一棟小小的藝埕,加上原本便落腳此處的職人工匠,2020年大稻埕將再度成為台灣第三波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一個深度持續豐厚的新文化震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