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長照以人性為貴 有錢換不到老來幸福

【報導/政大NPO-EMBA平台 特約記者楊培青】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一場銀色海嘯已近在眼前!「長期照顧」是未來社會的關鍵字,也是產業發展的風標;長照不止於技術層次,更是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的雙重實踐。每個人都會漸漸成為長照服務的使用者,但也可以趁青春未老之際,晉身長照產業的關心者、參與者、設計者,甚至是投資者。中研院經濟學研究所研究員羅紀琼在政大NPO公益論壇指出,提到「長照」,政府想的是13.6%的失能者,但若談「社企」,重心應該放在其餘86.4%健康老人身上;恆春基督教醫院副院長成亮進一步強調,心靈撫慰是讓老人安心的首要工作,同時也要幫助照顧者找到生命價值,讓長照獲得提升。

高速老化擋不住 長照走心為優先

根據調查,目前全人口的失能率大約超過3%,六十五歲以前,男性失能率比女性高,但六十五歲以後則相反。台灣從「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亦即老年人口占率由7%升至14%,只需二十五年,雖和日本不相伯仲,但比英國的四十六年、美國的七十三年、法國的一百一十五年,顯然可預作準備的時間非常緊迫。

羅紀琼表示,政府早已開始面對長照議題,不過發展的取徑,通通都是比照醫療體系的概念,進行長照的服務或財務考慮。然而,實際從事服務的人都清楚地知道,醫療處理的方式,可以說是在處理器官,但是長照的話,絕對是在處理人──很多的情緒、習慣、社會或家庭互動的問題,所以跟隨醫療來做長照的事情,中間有很多東西可以辯論。

目前台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分布,78.10%由立案社團設置,只有3.08%由社福基金會承辦。羅紀琼認為,長照應該要做的,就是送長輩最後一程,讓他和子孫都沒有遺憾,不過這種人性關懷,需要相當大的心力,成本難以估量,這和傳統產業販賣商品的思維非常不同。

長照環境待改善 有人服務最重要

她直言,長照十年計畫其實有些問題。首先,居家式及社區式服務資源不足,主要服務者是外勞,本勞不足。其次,機構式服務資源不均。加上照顧服務員留任率偏低,導致人力不足。此外,長照服務內涵未能回應民眾需求,而接受服務人數逐年成長,所需經費亦同步增加。

羅紀琼強調,想做好一個服務體系,最重要的是「有人」服務。2008至2014年雖有九萬餘人完成照顧服務員培訓,但每五人僅有一人留下,原因是薪資、專業形象不高,等於是浪費社會資源。

銀髮產業商機大 橘色幸福待努力

長照社企在這種狀況下,可以有幾個突破點。羅紀琼說,根據中衛中心2014年的整理,台灣銀髮產業市場商機涵蓋廣泛,包括醫療保健、保健食品、金融理財、保險、養生住宅、學習才藝、休閒旅遊、科技智慧、上網購物、生活消費等;而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新熟年世代,是未來「最有消費能力」的一群人。以2011年台灣高齡族群的支出分配可知,目前養生照護產業產值僅佔11%,市場約600億新台幣,成長潛力可預期將相當強勁。但她同時呼籲,一個社會企業最基本的功課,就是把社會責任的價格與價值,計算清楚,因為使用者「第一個要看的就是所有東西應該要能夠算出帳來!」

對此,成亮則以一個「不人性」的舉例提醒,急性醫療住院大概五天至五天半,但長照是「照顧得愈好,活得愈久,背後的財務需要就愈不知道有多深」,然而當「把身體照顧到不讓他死、卻活得痛苦」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必須深思。

重新找回心價值 長照產業才有望

成亮自稱是「追著台灣老化、長照跑的人」。他表示,回頭看當初全民健保政策性規劃對於台灣社會老化的推估,「還沒有現在實際上的嚴重」,這表示長照需求擴增,但他所參與的偏鄉照護現場,卻有照護人員力不從心、失去動力的現象。

成亮強調,無論是接受照顧的失能長輩,或者是提供服務的照服員、醫護人員,「如果沒有讓人看到他生命的價值……卻要他持續熱血奮進,很難!」他舉例,一個月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的女兒、成大畢業的職能治療師,邀集北中南東八位職能治療師,跑到來義部落挨家挨戶服務。當天結束開檢討會時,一位年輕台大醫師說的話,非常經典,讓他印象深刻:「我在台北,都是在照顧金字塔頂端的人,我的感覺是,自己只像一名雇工,因為他出錢,我就是需要這樣做。可是我今天來部落,我找到了我生命的價值。」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非常優秀、原本決定要走急重症領域的年輕醫生,在住院醫生第三年時,無奈痛苦地宣布「我不玩了」,改行醫美。成亮說,當醫生在急診室,極力搶救性命之際,結果家屬拿出手機全程錄影,「如果各位是醫生、護士,遇到這種狀況,你救人的情懷還在嗎?一定絕對不玩了。」他重申,如果台灣社會沒有尊重,沒有讓服務者找到價值,今天談產業也沒有用,因為不值得、沒有人願意做。

十六個後台好友 讓老年不怕無伴

成亮指出,人到了老年,身邊必須要十六個「後台朋友」,彼此承諾不離不棄,在他們面前不用偽裝,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混在一起,隨時急難相挺,才不會讓愈孝順的孩子愈痛苦。他認為,十六個不會太少,也不太多,能夠結交十六個後台朋友,表示做人成功。

他也鼓勵年輕人從現在開始多多認識住家附近的長輩,聊聊天,做些心靈撫慰,身體就留給照服員照顧。因為「只是把老人清理乾淨,就和把寵物養得漂亮,沒什麼不同」,最需要的是心靈,否則老人「心事無人知,也無人想要知道」,得了憂鬱症會天天想死,只是不知道怎麼死。所以如果要投入長照產業,他認為管理人的心態不能只向錢看,核心價值千萬不能丟掉,這樣台灣社會一定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