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從日常生活創造綠色奇蹟

【報導/政大NPO-EMBA平台 特約記者楊培青】

「抗旱」是2015年春天全台灣人共同的戰役,想要省水護地球,有沒有簡單方便的解決方案?六月,政大NPO公益論壇邀請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分享「右手科技左手環境,賺進NPO第一桶綠金」;他認為,利用回收的水,像是除濕機、濾水器產生的廢水,作為澆灌、沖廁,而洗衣機、洗澡的廢水,若能在沖到下水道前,妥善地被利用一兩次,這將是節省地球資源的舉手之勞。

一家四口兩個月  全家水費四十五元

「節能減碳」不僅是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宣揚的理念,也是張楊乾徹底融入日常生活的行動。從馬桶沖水、洗澡、開車到全家出外旅行,他隨時隨地都在思考「怎樣做更省更環保?」

你知道自己每個月用掉多少水、繳多少水費為了讓每一滴水都充分被利用,張楊乾將用水「可視化」,讓全家人對用水更有感覺。基本款像是用水桶、水箱貯水,可以構成「測量用水量」的效果,喚醒節水的動機;進階款則如選擇省水標章的家用設備,例如馬桶水龍頭、蓮蓬頭、洗衣機等。

他細數自家省水成果,一家四口兩個月的水費僅四十五元,但張楊乾仍希望做得更多 、更好。 他指出,省水省電不是他個人的追求,事實上,台達電子全員上下都在瘋節能,小從響應共乘 、照明改用LED 、導入智能澆灌系統 ,大到公司屋舍 、工廠從設計到建材用料,都力求符合綠建築標準。從2009年台達電子自行實施減碳以來,業績依然上升,但迄2014年碳排放量已減量五十%。他笑說,不但每個工廠都有設定減碳目標,連員工個人排放量,各部門自己也有排名次!


低碳生活  選擇自己接受的做法

張楊乾指出,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然而大環境的改善無法一次到位,最踏實的第一步就是從個人省水開始,每人節省一點,省下的水量已頗為可觀。水要省,電更要節用,因此他建議每天出門前,養成關掉總電源的好習慣,光是這個小動作,可以節省六十%的用電量。如果工程想搞大一點,可從設備端著手,即不使用一般的變頻冷氣,而在陽台裝上雙機一體的熱泵機;其原理就是把熱風收集起來,加溫變熱水,可供洗澡;排出來的冷風,夏天可當冷氣,冬天可用來烘乾衣服,一機多用。

另一個獨特做法,則是設計改造省水馬桶。張楊乾把家裡的洗衣機墊高,底下放置水桶,同時放入一顆三十匹馬力的沈水馬達,再把水管接到馬桶的集水箱;若馬桶水箱沒水了,沈水馬達就會啟動,把洗衣回收水抽去沖馬桶。這樣每洗一次衣服,至少有七十公升回收水可以再次利用,全家可用來沖三天的馬桶。

張楊乾不斷尋找節能減碳妙方,不僅家居貫徹實施,外出也身體力行,已將愛車改為瓦斯車,邊開車還邊思考如何達到最高用油效率。他發現,快遇到紅燈時,從很遠的地方開始慢慢滑行,而不是催油後再踩剎車,這樣既少耗油,也能維護車況及安全。他笑說:「低碳生活並非要過苦行僧的日子,而是在不影響工作、生活的前提下,選擇自己最能接受的做法。」

綠色意識  關注身邊的碳足跡

最後,張楊乾用西裝褲來舉例說明「碳足跡」的重要性有一天乾洗店的老闆,告訴他,「其實是用石油在洗西裝褲!」他才驚覺穿西裝褲所造成的碳足跡,是水洗褲子的數百倍。

張楊乾解釋,通常,乾洗使用從石油提煉出來的洗劑來洗滌,和水洗衣物相較,碳足跡高得多。加上使用烘衣機,電費與天天開冷氣的費用,不相上下,換算成碳排放也相當驚人。簡單來說,碳足跡越少的商品,愈能避免形成地球暖化,愈能讓人類文明永續發展。

因此,購置新衣之前,不要忘了看洗滌標籤,別讓身上的衣物比你的車子更耗油。只要開始關注自己每日的碳足跡,進而在消費時選擇環保的商品,即能省了荷包也救了地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