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回鄉打拼 落實在自己的愛鄉

【報導/政大NPO-EMBA平台 特約記者楊培青】

台灣資源高度集中在都會地區,台北更是許多人夢想前往的工作城市,造就了一批「飄北」。快速、競爭的生活步調,真是最好的決定嗎?近年來,愈來愈多青年寧可捨棄高薪資,轉頭告別繁華回到故里,手握犁鋤水,腳踏土地,親身實踐農村再造。九月,政大NPO公益論壇邀請好蝦冏男社社長李富正及花東菜市集共同創辦人彭昱融,分享「回家幹活!七年級生的農漁復興大業」,看看這兩位七年級生,如何將回鄉打拼的口號,落實在自己深愛的家鄉。

攝影/政大NPO-EMBA平台
八位冏男 再創綠色雲林

「好蝦冏男社」靈魂人物李富正,五年前自軍中退伍後,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往都市裡發展,而是回到其成長的故鄉口湖,「回來養蝦只是個藉口,回來打拼,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他號召同為1986年出生的國中好友,集資老婆本,利用豬舍,打造低密度生態混合池,以不用藥、無添加的方式養殖白蝦,希望重振家鄉二十年前的養殖榮景。

一群「囧男」毫無養殖背景,只憑「大自然生態環境應該長什麼樣」的想像,抓住「多樣性」這個關鍵概念,便撒手一搏。一般養殖白蝦業者一池約有上萬隻蝦的產量,好蝦冏男社卻只有三、四千隻,但是「當它愈有多樣性,達到生態平衡、無毒的機會也愈高!」


碰壁好蝦 養蝦也養地力

七年級生的「小時候」,正是雲林養殖業輝煌時期。「阿公當時養鰻魚,外銷日本,每次出貨完就會請流水席辦桌,身上掛金條,給廟裡捐龍柱,家裡人來人往很熱鬧、風光。」然而當時養鰻外銷,為了拼產量,採用高密度養殖且大量用藥,造成地力消耗與汙染。

因此,好蝦冏男社的營運,要同時解決生產與環保問題。李富正堅持有機、無毒、不用藥,讓養殖生物擁有良好的環境,也採用魚、蝦、貝類的混合養殖方式,如此產量少、密度低,但白蝦肉質更結實有彈性,且運用海水養殖,不需抽取地下水,不致造成地層下陷。

李富正也強調,行銷很重要,說服老農及漁民朋友需要纏功,雖然耗時,但是親自溝通理念卻是必要的步驟。後續,囧男們又將自己的蝦塭改造成餐廳、小農市集,不定期舉辦各式活動,以刺激消費。另外與「稻田裡的餐桌」合作,在外傘頂洲舉辦海口餐會,讓偏鄉的農、漁作物可以被大眾看見與享用,恢復農、漁產品應有的價值。

一群漂鳥 找到回家的路

李富正這樣形容,「我們就像一群漂鳥,想找到可以回家的路。」於是,透過養蝦這件事,延伸到體驗、旅遊、生食宅配等,慢慢尋回他們小時候那片熟悉的土地和記憶。好蝦冏男社想要扭轉外界對雲林的刻板印象,幫助老漁民重拾笑容,也為家鄉的年輕人找到回家的機會,讓大家認識「綠色的雲林」。

他笑稱,大堡礁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有時一天工作一小時甚至二十四小時,完全看你的心境如何調整。好蝦囧男社目前是與鄰近的漁民友人建立產銷合作關係,總共五甲地,每年可產出約一萬斤白蝦,透過網路直銷與宅配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由於品質佳,其產量總是供不應求。

攝影/政大NPO-EMBA平台
花東菜市 首位農夫經紀

彭昱融,與李富正同為七年級生,但人生已轉換過幾次跑道。花蓮高中未畢業就保送台大,在中研院事職學術研究,再跑去當雜誌記者,最後辭去工作,返鄉成為第一位「農夫經紀人」,創立專賣無毒有機農產品的「花東菜市集」,希望化解花蓮農夫「會種不會賣」的困境。

他憶起,之前忙碌無休的記者工作,開啟他對農業議題的關注,在家人支持下,他與堂弟彭德元共同創立花東菜市集,協助農民包裝行銷農產品,提高曝光率。彭昱融說,花東菜市集成立資金二百萬元,是彭家第三十代堂兄弟姊妹共同集資,不僅協助花蓮在地農民,也希望凝聚家族共識;未來若獲利,除四成歸經營者、三成歸股東,還保留三成作為家族基金,用來照顧家中需要幫助的親戚。

友善生產 建立銷售模式

彭昱融強調,花東菜市集網路平台與農友的合作模式,就是和生產者一起提升生產力和銷售量。通常生產端負責總源和生產技術,花東菜市集則是努力聚焦,從銷售產品當中,找出優質品項,進行市調開發,媒合加工廠和包材廠,兼顧口味與保存期限。

另外,花東菜市集也會居中與設計師溝通,看看產品適用何種規格、方式,才能達到市場的需求。「我們在做的就是媒合,讓生產者的優質產品,透過設計師的包裝,可以打入市場,因應消費者的需求」,而這樣的流程,就是所謂「從友善生產到友善銷售」模式。

巧思妙想 打開通路橋梁

彭昱融認為,農業經濟本身利潤很低,而且能夠賺的錢不多,從產地到餐桌或從餐桌到產地,即使做了很多服務,也會被認為是免費的。他舉例,今年花東菜市集花很多時間,和坊間甜點店、烘焙坊嘗試合作,供應食材讓他們試用,「我們必須不斷跟師傅溝通多糖或少糖、乾式或溼式、果糖或白糖等意見。因為我們剛好卡在中間,生產端不會重視這件事情,變成我們很多細節都要了解!」

關於包裝設計,彭昱融說,生產者會抱怨花費太多錢,可是花費這些成本,就是希望這些事情被看見。生產者與設計師彼此也常互看不順眼、互相不了解,花東菜市集就得夾在中間,作個和事佬。「基本上,先把銷售做起來,才能慢慢與兩端作溝通。」

花東菜市集,堅持無毒有機的方式栽種,透過獨特的設計提升產品價值,足讓農友們可以安心生產、專注品質、銷售順暢、穩定收入。與其說它是通路商,其實更像社會企業,完全站在農友的角度思考、了解其需求和問題。期待未來,這個「農夫經紀人」的角色,能集結多元有力的廠商,達成多贏的合作模式。



留言